姚氏宗亲网

标题: 陇西望族 [打印本页]

作者: 姚月圆    时间: 2007-8-26 20:30
标题: 陇西望族
姓氏:李 & t' \. y5 d8 I
姓氏起源: - d8 v* ^. I: c0 E% t: ^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8 x4 ~4 c; s1 g$ ]7 [( i2 k9 J. [$ k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 g1 G) L. h0 x4 @% G5 X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 `) V# [7 K8 T8 h1 d4 y! l
郡望:
1 P) E' c' \3 [9 i7 e: p% L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0 J* l, n' {+ Y2 o. g2 Z8 H* U# o2 L  2、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6 A' y1 L$ r! i- g5 R0 A" k1 {
  3、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 i( k+ G; z# e3 Z  r' j  4、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 @( w% f2 C, ]' M# |1 {( B( y
堂号:
( ^. O  i+ j; y1 K% s) A& Y2 k  ?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1 O! R2 ^% r; V5 {9 k
迁徙分布 0 }, ~0 p& h- }. h' l* y8 a! G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W0 r# c  N% @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 M" A, ]5 [1 F6 Q6 O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 y$ b0 U; s! z) j+ N1 e1 G
3 W' V- S: ^0 q/ n5 M( Q/ t1 ~& E" ^7 j' X& U: N1 F# ]
姓氏:彭 1 s9 f; t6 n: z7 N" ?/ y) R
姓氏起源:
( i* Z6 Z7 B( ~. ]7 o- X   1、为祝融之后,以国为氏。相传陆终为古祝融之后,生有六子,三曰彭祖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大彭氏国。大彭氏国于商朝被灭后,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彭氏。彭祖原姓篯名铿。据说他年轻时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上帝,上帝吃得高兴,就赐他长寿。他经历夏商两代,活了八百多岁,所以人们称他彭祖。商朝时,商王派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却回答说:\"我幼年时父母双亡,从小就身体不好。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一百多年。我从年轻时到现在,已经死了四十九个妻子,失去了五十四个儿子,经历的人生忧患实在太多,精神上大受影响。象我这样的人,本来就先天不足,后天又保养不好,所以现在身体弄得如此干瘦枯槁,恐怕快要不久于人世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延年益寿的方法呢?\"说完就长叹一声,飘然而去。 ! Z6 O3 H1 t8 G( ?" Q% G+ O
  2、祝融之后有八姓己、董、彭、秃、妘、斟、曹、芊。周灭之。 彭为八姓之一。 ( f" W  J& l3 U1 F- C
郡望:
% y5 W* I- h( q( B   1、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始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移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 j3 m0 ~9 Q7 R' f& O, |   2、淮阳郡:汉高帝时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陈州为淮阳郡。
, T" I$ O2 G+ }0 q+ M" e8 ]: M   3、宜春县:汉置宜阳县,隋复改宜春县。
7 @4 R' q$ b# B/ E$ Q7 z/ _2 e( [' W$ ?( x/ h
堂号: 0 b9 m1 d7 H1 w# ~4 L
  可祖堂、长寿堂:都是说的彭铿(即彭祖)的故事。彭铿封于彭,他的道值得后人学习(古典文学\"其道可祖\"),人称\"彭祖\"。彭祖活了800岁,商朝末年他就当了守藏史,到了周朝又当柱下史,所以又叫\"长寿堂\"。
1 k0 e. o+ H3 g7 [5 E* o" |  彭姓又以\"陇西\"为其堂号。
4 `  y+ q4 J5 z$ H迁徙分布
4 ^# [3 i  L, h; n) P  春秋时彭氏已向西、向南迁徙。此后至晋代,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氏又有播迁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者。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构云迁居彭州宜春(今属江西)。彭构云5世孙彭玕\居于庐陵吉水之山口村,其子孙分布于今吉安市、吉安县、永丰县、吉水县、峡江县、安福县、永新县、泰和县。彭玕\6世孙彭嗣元迁居分宜县。彭嗣元8世孙彭跃次子彭延年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氏入粤始祖,后分出漳州、泉州等支派。其中彭延年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于明朝迁入广东梅州,是为梅州彭氏始祖。自清代开始,闽、粤彭氏有部分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迁徙至东南亚及欧美。 ) F" P2 K3 L- Q% E
1 _' E& T9 A- Y0 _5 @7 C

8 r- n6 M* y' M5 J6 O姓氏:姚 , Q; M, J- H+ J& k5 P% N$ `
姓氏起源: 1 E2 N5 C) x9 r/ X$ s
  姚氏的来源有三:& V* q" _  R5 I; Y2 ?, |( n/ P! |0 f
  1、出自妫姓。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b- u; R. S" I# S! B( _# D
  2、出自子姓。据路史记载,春秋时有姚国,为商族的后代,他的子孙便以国为氏,称位姚氏。" N8 E- p) x( L6 e' T
  3、他族改为姚姓。据有关史料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的后人,他们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
2 H5 a+ ?& p+ Z郡望: 2 A$ y- E; z2 L6 R
  1、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相当于今天的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等地。% J$ I; Q# V( s% l4 x! `
  2、南安郡:东汉中平五年分汉阳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隋初废。 ( G4 y' L) S& F7 g7 _6 \. W+ q. s  N
堂号:
  e4 V( j" |$ b+ T- d  1、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 c- ?- Q7 S- v1 P: T2 [  2、姚姓又以郡望\"吴兴\"和\"南安\"作为他们的堂号。 0 B3 Y/ {0 _3 ~- o3 p
迁徙分布 + }8 w5 w3 V* z2 f0 Z
姚氏的发源地大致有两处,即江苏苏州和今甘肃陇西一带。早期由于家族势力不足。所以发展繁衍的较为缓慢,从晋代开始,姚氏因有来自甘肃陇西一带的羌族首领姚戈仲后裔及所带来的部众作为姚氏的加入而壮大起来。也就是说,今天姚氏的中国人,大多数是来自这两支。这两支姚氏后来不断繁衍播迁,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浙江吴兴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后来吴兴吴康有一支姚氏分迁于陕郡,至隋时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唐代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其中以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的姚氏迁播最盛。四川、云南的姚姓大多时由甘肃或陕西河南境内迁播而去的。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所以在唐武德四年因此而设姚州。姚氏入闽是从唐朝开始的。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等地。   g9 m' K; |& U2 O

; h: \1 d4 e' i5 E
7 P' V+ p8 x0 T- W时氏 6 Y4 q$ N4 g: A7 j- @
「时」源出 ;4 ]( ]! m# t+ l0 ~- B7 {
一 ; 出自「子」姓。据《世本》所载,春秋时宋国有大夫「来」,受封於时邑。子孙以封邑名「时」为氏。
6 @% O# U% v" S2 }) e二:一曰,时氏为楚国大夫申叔时之后。以王父字为氏。
. X  _9 f8 o  A3 e6 t# Z; u, w家族名人 时荷
% l# I9 b3 X2 p# U  I/ K! p/ s' a晋代人。相传随许真君学道,一起成仙,紫盖府留有遗迹。; P& S6 S0 u! f
地望分布 甘肃陇西郡,河南陈留郡。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