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初一到十五的年俗 日日有讲究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2-4 15:00
标题:
初一到十五的年俗 日日有讲究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4-2-4 15:13 编辑
3 V7 Z# E& Y, _6 W8 E* N
5 Y, m& k- m& G" W) O1 b) z/ p
年初一:贺新岁
0 E8 R* L K# S7 ]0 c) O
农历的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这一天,人们凌晨起来祭祖、拜神、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
: x# k X* l* w; i: E' X O) W! D( I+ i0 t
正月初一这天历来是拜年的高峰,人们互相拜访,名为“贺新岁”。拜年时,长辈还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叫做“利事”(也叫利市、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晚辈。在初一这天一般吃斋,祈求来年更顺利,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 O" M! Y$ L7 v: J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俗传正月初一是扫帚生日,所以忌动扫帚,否则会扫走好运,引来“扫帚星”。另外,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 d& W, Z. g& s8 `, B: ^
年初二:回娘家
7 u Z6 ^+ A" Q' K' B
初二一大早,家中妇女就要主持“开锅”。接下来是“开年饭”,这也是新年伊始最隆重的一顿。农历正月初二又有“姑爷节”的俗称,是民俗中回娘家的日子,流行女儿携家带口回娘家。回娘家时,一般带水果、年糕、冬菇等年货。
/ A- Q! @" j0 H" }4 Q- V
年初二,很多地区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举行简单仪式之后到河塘放生。
7 l" ?0 S1 f( {; V: D9 i
年初三:赤口日
% I+ d @$ R) ~( }* j) \
在初三这个穷鬼日,家家户户一大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扫穷鬼”,把初一起囤积下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和穷根。
6 V- `, ~3 m, {: r2 o$ @3 M! w3 K
这一天,人们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为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到就容易引起口角争执,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会比较在意,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而如果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但是,“赤狗日”的观念在现代人眼中也逐渐淡化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还是照常出门游玩。
- D% L- \' L# c2 b* `4 x
年初四:接财神
$ k0 r# ^" b8 G: }, f: z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接神仪式一般在下午四时到晚上进行,准备供品有三牲、水果、茶、糖果等。
' U9 M7 {: [5 h6 X- F
年初五:破五
2 f: T$ w! x" i" y- E" \
传说中的牛日:东南西北中,路路遇财神
+ V8 t; O* ]' [: I4 r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
$ }+ A) w3 F/ I& K: K5 k6 u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2 u Z9 c( [) g
正月初五财神生日
& E/ V7 N1 v) Y/ E/ s
农历正月初五,又称为“牛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资料来源:《春节》新华社发)
) ^% {+ B. B0 p6 O3 z$ G& t" _
正月初五牛日:东南西北中,路路遇财神。
3 J5 P' q% Z( d4 {8 x/ y/ F
年初六:送穷出门
6 ^# D2 e. X3 W2 m
送穷出门: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意思就是祭送穷鬼或穷神,这些不好的东西又称“穷子”。据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5 e+ Z! z3 b" X3 v' q5 a X
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也该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
1 M9 L& D6 _+ D+ \
年初七:庆人日
) k9 {7 e6 d- @! U0 J8 ~; v
正月初七为“人日”,俗称“众人生日”。一般在这天早饭时,要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庆贺“人的生日”。
. p2 v4 K0 K7 Z3 [- V3 e
据说在民国以前,这一天年轻人结伴游花地,选最美的姑娘——“人日皇后”。
" @2 K m4 w) ~' d2 G) @6 k
年初八:不回家
4 j1 P1 O$ w# }& o
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初七出门探亲等人,初八不能回家,要留在亲戚家。
9 T( ]4 c! L6 C/ H
年初九:九皇诞
5 `, U' x8 X. X! ~
祭拜玉皇大帝。
G5 r0 c; [, p; _
年初十:打春去
2 w! `% b( Z! u( o' n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脚踏实地。
. w/ q6 F$ @7 ]* A" f( g. D
正月初十是地日,年初十,打春去,开春旺地好收成。
3 Z$ M( u7 j% L. a1 J& J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两天农家会到田里旺地耕种,希望来年收获粮满仓。
( {6 [: o% I0 U0 f4 a R
在目前来说,有地就好,就是旺地,地值钱呀。
4 c1 R. U8 a/ e' S( h2 [
年初十:石头生日,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
$ {0 `! ]$ \! X$ \ S% W8 v
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在广州郊区的农村,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孩要在这两天掷石子“打春”,哪个村子赢了,新年会更好。
/ h& y8 j9 Y- l/ w& g) {- W' \
民间主要风俗有:
7 e+ `4 h( {/ O# X9 c
石不动、贺老鼠嫁女。
# w% f* u9 V8 {3 I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忌动用,甚至烧香、设祭、拜祀石头、石具,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 N6 O% c6 \3 r1 i( s7 M
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在广州郊区的农村,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孩要在这两天掷石子“打春”,哪个村子赢了,新年会更好。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 J$ ^( W6 x- O
也称“老鼠娶亲”。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此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催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 L( {/ K& U+ _5 l' e
我建议《地日节》不妨这样过:
. s8 X: e' c5 F
①举家着汉服,登山,赏山石。亲近自然,感受大地的开阔和博大。
- s' m" T$ x2 B+ ^! K: N
②亲手雕刻各种石头工艺品,着汉服相互馈赠。也可以购买。
2 ] ~* O5 o S- N4 U# B
③绘画“老鼠嫁女图”,在家中张贴。家长带小孩画更有意思。
; ]& s( M p4 K i- H- S
初十一:打石仗
* o. m0 c' x$ ^; j3 I; m
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孩要在这两天掷石子对打,哪个村子赢了就代表新年会更好。初十一,家长要把这些对打的孩子赶回家。
9 J% r, ?3 a* a3 ]$ E. V
正月十一舞“炮龙”
/ \9 T) d7 s4 a1 E4 h
“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有些地区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炮龙比一般常见的舞龙大许多,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龙身长约40米不等,舞龙者自愿组成,随时可以更换,轮流举舞,舞龙的人被称作“勇士”。
- N5 \9 u1 A; |9 ?
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炮龙因承载着众人的梦想,年复一年,代代起舞,终成独特的地方文化。
$ ]0 L7 |/ C2 X7 g8 G9 t' a
初十二:点新灯
4 y, t/ v0 x! I& k' c% X# c
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要点满灯。
+ q J, f1 w6 `' ^' k2 Q: ?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3 t8 R; ?# k1 B
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 L) ]2 C& T g2 a& H% Y% p
初十三:上灯日
6 A u3 R5 B+ r- w# {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 u+ D" V% D8 ^, N6 ^9 b- `
初十四:接灶神
3 T3 |! ?5 m' F0 |: a6 v: d! U
民间旧俗接灶神是祭灶的一部分。
$ d$ n' G0 d- {) u
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各地也有所不同。一些地方的习惯是“送廿三、接十四”。腊月廿四是灶神(也称灶君、灶王爷)上天向报告人间一年的善恶功过之日。腊月廿三,家家户户都会以各种方式祭送灶王爷上天,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正月十四,各家又会迎接灶君回来。
7 u. V' L2 N1 L5 i& G, }0 s
送灶神比较隆重,而迎接时略逊于送灶神。迎接灶神还将换上新灶符。
- q* i" N6 f$ B" m. M8 _
初十五:看花灯
7 D( Y9 K7 v v. W8 Y5 _9 {
这一天里要看花灯。此外,有些地区农村旧年生了男孩子的要在这一天挂一个灯笼在祖祠里,表示向祖宗报到。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初十挂灯.十一至十五庆灯.十六完灯.这几天敲锣打鼓.舞狮游行.十分热闹!
6 E: ~% ^$ g. N1 t- j
& P$ |# _' O3 \4 |9 p+ ], [1 [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4-2-4 18:11
很多都不记得了,但年初二回娘家践行!{:soso__243768207940266248_4:}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2-4 23:53
又学到知识了,谢谢小平老!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2-8 14:43
姚尚明 发表于 2014-2-4 18:11
4 z. U9 h$ w( ?' G5 m: C# i; W
很多都不记得了,但年初二回娘家践行!
6 O* _# l# d2 N h: C( n
哈哈哈,你还回娘家啊。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