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达斡尔族摸黑节
[打印本页]
作者:
姚达到此一游
时间:
2007-7-29 10:12
标题:
达斡尔族摸黑节
达斡尔族也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但最重要的则是“抹黑节”,抹黑节是最热闹的达斡尔传统节日。抹黑节又叫抹灰节、黑灰节、黑灰日、抹花迷子、抹花鼻子,达斡尔语叫“霍乌都如”。达斡尔族之外,鄂伦春、鄂温克、锡伯也过抹黑节。抹黑节是农历正月十六,他们认为正月十五才是一年的终结,相当于除夕,新生活是从正月十六开始的,这一天相当于农历新年。
4 o6 }4 U" `* K% R& }+ r
十六的清晨,早早起床的老人先要给儿孙脑门上抹一点锅底黑灰。这天,鸡一叫,老奶奶们就从大锅底下用勺抠出点黑灰来,在睡得呼呼响的儿孙们脑门中间挨个点上黑点,为的是避灾免祸。
$ }- k5 b7 i8 H; U$ z+ a
家里人抹完了,就开始了给别人抹。这一天,家家夜不闭户,不管是谁一推门就可以进来,一旦起床稍晚一些,就容易被人堵在被窝里抹上一个正着。
( ]+ t. k( N, n% c2 z w7 p2 @. r
头一天,有人准备好了抹过锅底灰的布、毡片,有人将锅底灰拌上油。最标准的做法是,生土豆一切两半,趁湿在煮饭用的大铁锅底像研墨一样使劲磨一会儿,这样磨出来的颜色浓黑而带光泽,由于还有淀粉加入所以粘粘糊糊,抹在脸上黑又亮,很难洗干净,甚至几天都很难完全除去。更有甚者,在土豆上面刻字或搞笑图案。
6 r, v/ X- N0 b% i3 M7 d% a! j/ C
天亮后,小伙子们人人手攥一把拌了油的黑灰,趁姑娘不注意,一把抹在脸蛋上。有人路过,小伙子就骑马追上,抹人家一脸,祝他一路平安。闺女、媳妇则是团结起来,将男人摁倒,抹成包公。这天,脸越黑的人越是得意,因为祝福他的人最多。讨人喜欢的姑娘,这一天最“难看”,因为抹她的人最多。这天谁要是保持个“小白脸”,那得窝囊死。遇到老年人也要黑一下,不过先得施礼请安,然后再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镜子里的老人,像花和尚鲁智深,个个乐得开心。
% p+ j: \. P }* z9 Z
晚上,大家从头到脚洗个干净,围在一起吃“奇克乌图莫”。
3 g' x, g2 b n! l
奇克乌图莫,译成汉语就是荞面蒸饺。荞面用开水烫过,揪成剂子,用手压成皮子———不能用擀面杖,荞面筋性小,擀面杖一擀皮子就裂了。饺子馅用酸菜加白肉。手艺好的奇克乌图莫,个大,皮薄,表皮有光、半透明。吃奇克乌图莫,要蘸野韭菜花与秋天制成的“达家菜末”。吃奇克乌图莫必须肚子撑得不能再吃,但是不能数数,不能说自己吃了多少个。据说,如果数了数,家里的财产也就有数了,不会增加了。
; }/ K2 S' F L& o6 {; U
达斡尔人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
# g2 Q f% z* U! b9 n6 |6 T
中国古人对黑色的崇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晚期与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夏王朝尚黑,将黑色上升为国家的标准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尚黑的服色制度。王者的车马、旌旗、衣服都用黑色。东北少数民族的抹黑节,有可能是古老原始习俗的延续。
# g* l3 E% w; \" P8 s0 _
因为一脸黑灰,不容易洗干净,在东北,现在“抹黑”已不流行,“抹黑”演变成男女青年互相娱乐。而新疆的达斡尔族、锡伯族,却完好地保存了抹黑的习俗。这几年,恢复民族传统节日内容成为时尚,在黑龙江达斡尔人聚居地区,抹黑方兴未艾。正月十六这天,若是遇上“黑人”或“花脸”,可不要惊奇哟。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