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启圣其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姚清国
时间:
2009-7-3 23:24
标题:
姚启圣其人
姚启圣自幼生长在豪富之家,但他却毫无纨绔子弟的恶习气。他聪明过人,
4 t) D3 q. A3 f& n
勤于读书,尤其是对历代清廉之士敬佩不已,常引以为楷模。姚启圣从小就
1 [$ ~6 y- X7 W. ~$ P( j
很喜欢练武,不但善于使硬弓,武艺也很高强。在清朝的顺治初年,他投笔从戎,
* a3 m2 m% O7 g W
从此走上了军事生涯,为国立功无数,到康熙十七年时升任福建总督。
/ G. e- h; n" M9 P5 ~3 f% w0 A
在任福建布政使时,姚启圣为了尽快平定吴三桂的叛乱,首先捐资助军,将家产
# h1 e/ \/ l. Z
私财共五万两白银捐出,用于置办军械物资,以增强战斗力。这在当时的一、二品
% s" m! x: |4 G0 H
高官中非常罕见,致使领兵的康亲王深为感动,在奏折中常常表彰他,为他请功。
/ M* k7 g4 s" d, K2 P" W
姚启圣两年之后,终于使福建全省统一。按照清朝当时的制度,官员捐钱达到五百
6 B) M5 V, ] A
两就记录一次,加一级。而当时吏部和兵部所列的姚启圣捐献之功,已经加到了五
+ u1 f% ?- f3 r" n' @
百级之多!
6 H9 g* k8 S; g1 F- v; Y
守着万贯家财,姚启圣毫无享乐之心,而是捐献国家,不但捐出性命为国征战,还捐出
7 A% J) p1 X! ^/ A
家财助战,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很少见。
2 D8 [! z) t' Z( k. r# {
为了招抚郑氏官兵,姚启圣又捐出大量财产,当时是康熙二十年,他招抚郑氏官兵已
& H6 r; Y3 v3 i% [: d
见成效,为了安置更多的郑氏投诚官兵,他认为给俸发饷是最能得人心的,但政府支出
" ?- g8 m+ A' ?& s$ p/ J/ g1 {
的军饷又不可能充分做到钱财充足,这样,姚启圣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产来安置投诚过来
5 J1 ^8 A" [1 F. y! o
的官兵。后来统计表明,单单捐献银钱一项就达八万八千两,当时人们称他"用金钱如
; V ^! i* a) @& e2 U4 ^% J
粪土",为了国家早日安定,人民早日过上安宁日子,毫不吝啬私人的财产。他的报国忠
, B6 _7 b6 Q. q; K2 N
心和爱护官兵的真情使投诚者大为感动,投诚的人纷纷慕名前来。
) Y4 u" s% Y8 ~: i4 U$ R- e, j9 i0 `
作为武将,姚启圣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台湾的统一。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决定进攻台湾
2 U$ a: P {( i+ _* i# G0 o+ v
时,姚启圣已经积劳成疾。在床上卧病的姚启圣仍然时刻想着台湾的统一大业,
Z$ D6 t$ W9 g# K% M& P
对妻子、儿子却不挂念。姚启圣病刚见好,康熙帝便又委以重任,让他负责军队粮饷。姚
1 v5 q$ c- [( N2 O; {+ P7 y/ [* o
启圣以国为重,没有休养就走马上任了。他多方筹集军需物资,还将自己家中的金银器
6 l/ R( B5 D$ b- j: }
皿捐出来,甚至妻妾的首饰也动员她们捐献给军队充做军饷。当时的清军官兵目睹这一
* \3 I* d& h5 R- x6 A
感人情景,搬运金银器皿的士兵无不落泪,都暗自发誓不惜死战来报国,报答姚启圣的体
' ?. l2 _. |: p/ `; s, l
恤之情。这在清军攻克澎湖等重大战役中起了巨大作用。清军统帅施琅在奏折中这样写
- R o, z6 L5 O u- B4 l4 ^
道:"今日克取澎湖之大捷,皆督臣(即姚启圣)赏赉鼓舞之功。"
5 ~2 a7 v; h4 M, O p: ^
晚年,因受他人诽谤诬陷,姚启圣含冤被贬。此时,家中财产捐献将尽,生活非常贫困,加
; h, q: L. A6 I( m0 } K
上这一政治打击,引发旧病。当年十一月满含悲愤,溘然长逝,终年仅六十岁。
0 G7 e& }4 k* k K
姚启圣死后,家中无钱入葬,儿子们就卖田来安葬他。许多百姓看到此景,惊诧不已,有的
- a6 f0 r# |+ G, |9 e4 Q
痛苦流涕,慨叹忠良早逝。有些人还不顾个人安危,私下为他建祠堂祭奠。
[3 a3 | M$ D s* H7 q5 W
后来,姚启圣终于恢复了名誉,一代廉吏可以安然长眠地下了。
/ C- z* i7 N2 o6 n2 |% _
(作者 彭运辉)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7-4 07:00
姚启圣也算是个姚氏名人了。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09-7-4 17:50
自从舜帝起。我们姚家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姚启圣是舜帝和姚氏家族的骄傲!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7-4 21:30
姚启圣是个爱姚爱国爱宗亲爱人民的人!我们永远怀念你!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09-7-6 08:42
姚启圣终于恢复了名誉,一代廉吏可以安然长眠地下了。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09-7-6 08:46
从姻亲和军事历史背景上看,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妹夫为清东阁大学士(宰相)署兵部事的潘湖叟黄锡衮;而分管兵部的阁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攻打台湾时,姚启圣、黄锡衮和施琅三人是珠联璧合的姻亲、千载难逢的合作对象。据陶元藻《全浙诗话》:“迨台湾之乱,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启圣)之力也。刘国轩败,澎湖凯旋,琅于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师,少保遣飞骑由内地驰报,迟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天生奇人,萃于一家”,姚启圣全家都有奇特之处。其夫人何氏“绝有力,举石臼如无物,公奇之娶焉”;其长子姚仪“挽强弓百步外可洞四札”。姚启圣还是个诗人,在徐世昌编的《晚晴?诗汇》及钱仲联编《清诗纪事》中,都收了姚启圣的诗。其中有一首《视师》:“提师渡海极沧溟,万里波涛枕上听。此际梦回银汉转,千峰明月一孤?”,确像一个将帅写的诗。姚启圣为明朝诸生。清顺治初年,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顺治十六年(1659),附族人籍,隶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因负课数万下狱,启圣代为偿还。后以擅开海禁,被劾罢官。清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康熙命康亲王杰书统兵进讨,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亲王幕下效力。署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十四年,康亲王疏陈启圣劳绩,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从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叛兵。十五年,偕同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剿耿军,攻打石塘,焚其木城,斩获甚众,乘胜收复云和县。十月,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合战精忠,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擢启圣为福建布政使。时郑成功子锦踞漳州、泉州、兴化,清军进讨。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世称小淮阴侯,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得其部卒死士3000人以为亲军。十六年,从康亲王克复邵武、兴化,尽取漳、泉之地,锦逃回厦门。十七年五月,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其赡兵、购马、制械,先后用银50000余两,皆出己资,得旨嘉奖,晋升福建总督。上平海十疏,尽言用兵之策。七月,启圣偕海澄公黄芳度由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漳平二县。锦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启圣率壮士出战,将军赉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其寨,斩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国轩兵败逃遁海澄,启圣乘胜克复长泰县。因功授正一品。九月,复遣其子仪进兵同安,敌弃城遁。十月,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攻海澄,败国轩于江东桥,又败之于潮沟。十八年,国轩等欲断江东桥以攻长泰。启圣偕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锦军,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兵14000余人。十九年二月,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7路合击,破敌19寨;另遣将渡海,拔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二十一年二月,叙克海澄、金门、厦门功,予骑都尉世袭,加一云骑尉。时锦已卒,子克?袭位,称延平王,愿称臣入贡。启圣以奏,不许,促水师提督施琅进攻。八月,琅定台湾,启圣还福州。十一月卒,年六十。性爽朗,视钱如粪土。关心故乡绍兴建设,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闸、西江塘。《清史稿》有传。
! c6 j Z% _) \6 R
附《浙江通志》载:姚启圣(1624—1683),字熙止,号忧庵,绍兴马山姚家埭人。少任侠自喜,为明朝诸生。清顺治初年,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到军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时,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郊外行途中,遇两兵卒劫掠女子,先以好言相劝,继而夺刀杀死兵卒,护送女子还家。顺治十六年(1659),籍隶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后以擅开海禁,被劾罢官。十三年,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康亲王杰书幕下效力。委署诸暨知县。十四年,亲王荐启圣,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十五年十月,随康亲王军合战耿精忠,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为福建布政使。率兵讨郑锦(郑成功子)。十六年,从康亲王克复邵武、兴化,尽取漳、泉之地,郑锦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仪屡著战功。其瞻兵、购马、制械,先后用银5万余两,皆出己资,得旨嘉奖。晋升福建总督。次年,因功授一品衔。十八年,刘国轩等欲断江东桥以犯长泰。启圣偕赍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启圣同乡)协力追歼,大败郑军;先后招降郑军官吏400余名,兵14000余人。十九年二月,与赍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合击,破敌十九寨;另派将令渡海,拔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郑锦退保澎湖,复所陷郡县。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二十一年二月,叙克海澄、金门、厦门功,予以骑都尉世袭,加一等骑尉。康熙统一台湾时,上平海十疏,尽言调兵用兵之谋划。还福州后病痘并发而死。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09-7-6 08:50
姚启圣很明白康熙并不是那么信任汉臣,周培公就是他的前车之鉴,当年康熙启用周培公,而周培公不负众望,与图海一起将一群乌合之众变成了虎狼之师。然而当他们将要直捣黄龙,攻打吴三桂的时候,康熙却担心周培公拥兵自重,成为第二个吴三桂,便把周培公召了回去,并把他安置在蒙古,周培公郁郁而终。
- G2 T) C" p2 z! X
. V0 f w2 `* i) G+ l- [
; B2 X) ?' e% ]$ ~
! [# r8 } x7 i% Y
姚启圣很清楚自己或许也会象周培公那样落得惨淡收场。虽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但姚启圣毕竟很清醒,他为自己留了路,他没有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康熙,当他与明珠索额图争执不下的时候,他选择以退为进,去丁忧;当他与施郎意见不合,难分高下的时候,他又选择了退出。总之,三里河马场和丁忧就是他的最后一步棋。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他能够换来的是自己的自由,但是内心更多的是无奈。毕竟伴君如伴虎,稍有一些差池,或许自己都不知道将来会身首何处。更何况是关系到收复台湾。他也很清楚,有些时候,康熙是会牺牲他的利益的,不是因为别的,明珠和索额图是朝廷忠臣,任何一个出了事情都是容易造成朝廷上的混乱的,而施郎善于海战,有了海霹雳,攻台就指日可待。所以只有他,姚启圣,一没朝廷背景,而没作战经验,只能牺牲他了。所以,他的路不好走,每一步都是举步维艰。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09-7-6 08:50
姚启圣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正如他所说,当他的手下搜刮民脂民膏的时候,他很无奈,因为他既恨他们又离不开他们。这和王安石的变法有些相像,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用错了人。
. K* q5 ^, ?# S6 C
# I3 `+ ?/ |) M3 z; Y2 Q
很可惜,除了他的平台方略,他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但更可惜的是连他的平台方略都被明珠奉为皇帝的。也是,胜了是皇帝的,败了是自己的。真的是败不起的仗啊。
- J2 ?* I \- N) N; Z/ b
3 X7 O. c$ Q* {0 p7 r2 [
可以说,姚启圣还是很幸运的,他提出的禁海虽然受到多方阻挠,但最终被康熙所支持,而当明珠索额图故技重施,向康熙说担心姚启圣成为第二个吴三桂的时候,康熙并没有象对待周培公那样对待姚启圣,可能也是康熙内心对周培公深深的懊悔所致。
; m3 H/ r0 X1 w; E2 b1 v
虽然最终未能位极人臣,却也是乐得消遥自在,被封为“江南候”,应该来说,他说康熙曾用的几位鸿儒中结局还算不错的一位了。
7 l( Y& Q& |0 t; _
3 P, b) G) t' k. B
姚启圣虽然也有无奈。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对自己的坚持,虽然也有退步,但最终还是能够一展自己的抱负。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7-6 17:44
姚启圣不失姚氏宗亲一大名人。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09-7-12 09:55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姚启圣与历史上真实的姚启圣有没有出入?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09-7-12 10:22
姚启圣是我姚姓名人,他为统一祖国立下不朽功绩。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7-13 09:35
姚启圣永远活在姚氏宗亲的心目中!
作者:
姚启圣
时间:
2009-7-16 14:40
谢谢各位宗亲,现将我发表在绍兴县史志上的文章转登于此,请各位兄长指点:
作者:
姚启圣
时间:
2009-7-16 14:41
《绍兴县史志》2007年第4期——《平台统帅福建总督姚启圣》
; N; |# ?) n- [! c, |& J
http://www.sxxszb.com.cn/websit/sxfz20070411.htm
$ A+ M7 T0 @2 n- v
倚诺(小弟的网名)
- q1 A3 N: R7 e4 S9 L; h- a
姚启圣,浙江会稽(今绍兴马山姚家埭)人,字熙止,号忧庵。明朝诸生(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十岁能文,十三岁补弟子员(系秀才的一种)。
, j3 r% ?, A, a) |) N& e' k* H
貌魁岸,性豪放不羁。清顺治初年(1644年,时年21岁),明南北两都相继覆亡,绍兴南明鲁王监国政权亦一载而散。公知人心已去,无可挽回,遂放弃无谓抗争,出游四方。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于是游说清军,声称愿以家财充军,得授通州(扬州府)知州。任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
0 s$ L% ^9 e, }
喜任侠。顺治十六年(1659)游肃山,遇二健儿掠一女子行,其父随之哭,牵持汹汹,公怒,夺佩刀杀二健儿,纵翁与女子去。
3 `' |" m3 D5 k8 K5 j
膂力过人。用20石弓,双手能勒住奔马。治军有方,赏罚分明,所养奇才剑客,皆能拼死效力。临阵应变如神,常能出奇制胜。性慈,不妄杀戮。
( D+ I' s& c% D
请开海禁,撤兵开界,复民田庐,让降卒垦荒为生,所复田庐以万万计,功德于闽尤深。平生慷慨仗义,尤恤文人,各属皆置学田。
7 h! [* c5 t& X$ H6 x& K* M: {( s* x; s
康熙元年,姚启圣以布衣上疏,请八旗开科。公于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因负课数万下狱,姚启圣代为偿还。其时,澳门人霍侣成弄兵作乱,姚以计擒之,俄而逃去,又率奇兵缚以归,海乱才告平息。
; N0 {- p/ q5 f# a. Z* Z
督抚忌才。康熙七年(1668年),新任广东总督卢兴祖揭发平南王尚可喜等广东官员走私澳门,且多从香山县境出海。由是,姚启圣以“擅开海禁,私通澳夷”被罢官,“识者多悲其不遇,而公之志浩然不衰”。罢官以后,姚启圣充分发挥了他的经商才能,短短七年间就积累了数以十万两银子计的巨额财富。
9 J4 }8 x4 U9 Z: e9 g8 _5 F( O# X3 h
姚启圣的擅开海禁之举,在清初汉人官吏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后来在福建总督任上再次开启海禁,在台湾回归中原政权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 D. E# V0 |2 d( R9 @
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康熙命康亲王杰书统兵进讨,姚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亲王幕下效力,得以复职为诸暨知县。同年,耿精忠部何九、徐维英以枫桥为据点攻扰诸暨县城,姚启圣率兵与数万叛军先战于新店湾,叛军不敌向枫桥败退,又大战于枫桥,悉平叛军。
8 `1 m/ z6 m; e, j o
康熙十三年,姚启圣任处州府知府。
" e3 Q4 }1 }: Y
康熙十四年,因剿平紫琅山土寇,且“屡献奇谋,亲王甚器重之”,康亲王疏陈姚启圣劳绩,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从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叛兵。
& w& G( g( P& Z4 T: A
康熙十五年,偕同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剿耿军,攻打石塘,焚其木城,斩获甚众,乘胜收复云和县。
/ `! M. J* Q! ^$ P
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清军击败浙江、江西境内的耿精忠部队,分道入闽。十月,姚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合战精忠。姚启圣为清军前锋,姚启圣使子仪破精忠将曾养性于温州。师入仙霞关,趋福建。耿精忠见势不利,欲降,又恐不为清廷所宥,犹豫不决。姚启圣单骑入福州劝降,胸藏韬略,议论恢闳。耿精忠瞻其风仪,深为折服,说:“是殆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遂降。从此,福建清军得以全力对付郑经。姚启圣以功升福建布政使。
0 `: [ B4 U5 i- z, K* |* F( Y
早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就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
1 I4 ]+ g5 p1 I- Q
时耿逆初平,而海氛未靖。姚启圣自备衣粮,招募壮勇,有澄清海外之志。尝曰:“国家声教无外,今逆藩虽已削平,而以台湾一弹丸廑宵旰忧,使沿海居民不遑宁处,罪将谁归!”时郑成功子郑经踞漳州、泉州、兴化,清军进讨。
$ K" C4 t9 Q1 m2 x2 V+ k- `4 T
姚启圣勤于公务,事无大小皆亲自处理。入闽时年54岁,“发浓黑,两眼如炬”,任总督后,仅3年时间,“鬓发皓白”。姚启圣除处理军务外,也关心地方行政。当时,大批八旗兵驻扎福建,经常骚扰居民,“淫其妻女,系其老幼,喑恶叱咤。稍不如意,棰楚横至,日有死者”。姚启圣蒿目伤心,在郑经退至沿海岛屿时,就上疏要求调回八旗军队。及至厦门克服,请益力,终将大部旗兵调离福建。旗兵撤离时,将驱使被虏掠的2万余名百姓同行,姚启圣又以重金贿赂康亲王,请其下令:“军中敢有挈归良民男妇者斩。”并出资30万两银子,赎回被掳百姓,让其回乡。在收复沿海岛屿后,即请“开海界,复民业”,以使闽人重获“耕渔衣食之资”。姚启圣任总督先后捐出十七八万两银子为军费,还捐资为各府、县购置学田共1000余亩。任上整顿吏治,“贪官即刻参处,蠹役立毙仗下”;并“革除大珰,严禁火耗,开浚河道,修理桥梁”等。
8 a; e3 C& K; q; o: m# |: Q3 j9 m
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从康亲王先后收复被郑经部占据的邵武、兴化、泉州和漳州等地,兵临广东潮州,郑经逃回厦门。据守潮、惠的郑经大将刘进忠派陈文弢谒康亲王,窥探虚实。姚启圣与陈文弢有旧交,乃合谋招抚刘进忠。
( v6 B$ J: n5 ?/ i7 _7 C7 r g, d
下半年,叛军吴三桂将领韩大任,欲突围至汀州,下海投靠郑经。姚启圣以韩大任是骁将,“不可弃以资贼”,又单骑至其营劝降。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韩大任降清,姚启圣选其精锐2000人作为亲军。
- h' L6 J+ c9 k4 g! s* G
同年春,郑经用刘国轩、吴淑、何佑等统兵反攻,连战皆捷,把清军主力围困于海澄。福建总督郎廷相见势不妙,要求康亲王急调姚启圣部来援,表示“愿以位代”。六月,清廷任命姚启圣为福建总督,筹解海澄之围。不数日,海澄食尽城陷,3万清军全部被歼,形势极为严峻。姚启圣连上十疏,请调各路大军赴援,并密陈郑经所以能在福建得手,“盖闽人为之用也”,建议“当先有以固闽人之心,而后贼可退”。康熙帝览奏大悦,对诸阁臣道:“闽督今得人,贼可平矣。”特降玺书褒扬。
( G. l3 v* b" G8 w: M% h0 y
康熙十七年,将军喇哈达、赖塔,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祚,提督杨捷分道并进,贤、镐、子威以舟师会克平和、漳平、惠安,复解泉州围。七月,姚启圣偕海澄公黄芳度由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漳平二县,并调各路援军逼近泉州。经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姚启圣率壮士出战,将军赖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其寨,斩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国轩兵败逃遁,姚启圣乘胜克复长泰县。因功授正一品。
8 p; h/ ~! e2 E9 t( ^; O
九月,刘国轩放弃泉州,集中兵力转攻漳州。姚启圣率兵8000人出城迎战,冲破刘国轩的营垒,俘斩4000余人,扭转福建战局。姚启圣率部乘胜进攻,连克长泰、同安,刘国轩退守海澄。鉴于海澄与厦门、金门、海坛相首尾,不可猝下,姚启圣先后派遣张雄和黄志美到厦门与郑经议和,皆未成功。
( u' A F% h3 Q) k/ p
同月,姚启圣复遣其子仪进兵同安,巡抚吴兴祚率兵赴援,攻复永春、德化。姚启圣会平南将军赖塔督大兵进攻国轩。国轩攻泉益急,而萧琛遣人驰报将军喇达哩(喇哈达、拉哈达)、提督杨捷统满汉兵、兴祚帅闽安水师并至,众将士益惧。国轩恐内变,遂断南门二桥遏追兵。全军道南安金鸡桥、雪岭抵同安。知琛妄报,以告经。遂斩琛,流其妻子于淡水。姚启圣等遂入泉州、攻海澄,败国轩于江东桥,又败之于潮沟。
8 R2 _( n& `& V& |
十一月,姚启圣在漳州设立修来馆,专门招抚郑氏官兵,凡来投诚者一律发给银牌以示奖赏。有官职的上报吏部以原职起用,有逃走再来冒领奖赏者也不追究。两年内,共招抚郑经官员5153名,士兵35677名,或就地入伍御敌,或随行征剿,推心置腹不疑,异于郎廷相之怀疑闽人而不敢用。姚启圣奏请复设福建水师提督,统一指挥各地水师;又与巡抚吴兴祚造船300艘,用投诚的郑氏官兵充水师员弁,很快组成2万余人的水师队伍。
u3 ] p+ ?% b% m3 w6 g/ t1 T
年底,姚启圣奉命在福建再行迁界。于是,“上自福宁,下至诏安,赶逐百姓重入内地,或十里,或二十里。”在界线上安营扎寨,严禁百姓以物资接济郑军。
E0 V- \/ N, t$ Q
十八年三月,侯袭爵败杨金日等于山头仔。喇达哩破东石寨,陈深战死。
) i# N4 j' _$ B
十八年夏四月,国轩屯玉洲,吴淑屯萧井寨相犄角。丁丑(十三日)夜,大雷雨,淑为寨墙压死;国轩驰往恸哭曰:“是又断吾一臂矣!”
4 n9 n; W8 P: i8 j6 B
五月,国轩攻江东桥,击败清军。
' Z: J9 C1 O9 J1 M3 W( I6 T
康熙十八年七月,福建总督姚启圣上疏请求重新设立福建水师提督,并先后两次上疏,极力保举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靖海将军,将万正色从水陆提督改为陆路提督,以谋伐台湾。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并决定,恢复设立水师提督(原设水陆提督,此后分设水师提督、陆路提督)的建议被采纳,但任命万正色为水师提督,而非施琅。
) W2 [) o' V2 E6 z& V( t0 N) S
十九年二月,姚启圣与赖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7路合击。二月,杨来嘉乞降。姚启圣会水师提督万正色出闽安,兴祚会宁海将军喇咯达、总兵王英等自同安分三路并进。郑经命诸镇将防御,人莫有斗心。乙丑(初五日),国轩率三镇拒海坛,正色麾众大破之;国轩力整营垒为自守计。癸酉(十三日),姚启圣会平南将军赖塔统水陆军七道并进,守将皆闻风纳款。丙子(十六日),水师将军朱天贵自海坛遁还,劝经速渡台湾。丁丑(十七日),国轩遂弃海坛,与苏堪、陈昌分守玉洲、石马、海澄,天贵守平海屿,郑经与施凤守铜山,左武卫林升等分守湄州、南日、平山、崇武诸屿,江机等分守金、厦左右十九寨。戊寅(十八日),平南军径取铜山。凤等思内应,执经以献。凤故经所最亲信者,傅霖密告经,经急执凤等诛之。然顾左右皆莫测,遂弃铜山,遁厦门,诸将降去。同日,姚启圣抵海澄,堪、昌皆开门纳降。国轩遁厦门见经,相持恸哭,出姚启圣、兴祚招书先后数十道,曰:“诸将皆如是,奈何!”庚辰(二十日),康亲王帅玉洲等降将为先道,进取金门、厦门。平南军还屯潮州。辛巳(二十一日),正色破天贵于平海屿;宁海军分克南日、湄州、崇武诸屿。壬午(二十二日),经率诸心腹乘舰东渡,尽以两岛委国轩、天贵。甲申(二十四日),王师克云霄,英等破海门。
; q' ~5 A( d! D7 g
康熙十九年三月庚寅朔,姚启圣督总兵赵得寿、黄大来会平南军分攻湾腰山、观音山、展旗等十九寨,皆破。己亥(初十日),兴祚督王英等会宁海军进攻厦门,五营将军江机等争先迎降,国轩手刃数人不能止,仅与天贵等出战,士卒不用命,天贵负重创先遁。姚启圣会诸军竞进,众益溃叛。国轩夜弃厦门,退泊辽罗,文武千余员、水陆兵数万出降。大军遂取金门,俘获无算。
2 I( @1 M- ?2 l& P; ?: z
康熙知道姚启圣了解东南沿海情况,且能担大任,便起用姚启圣征讨郑经,率兵收复台湾。姚启圣上任后,与地方官员和各路军队通力合作,大败郑军主力。同时采取招抚政策,瓦解郑军内部,先后大约有十三万郑氏官兵归顺清廷,从而使台湾郑氏集团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姚启圣也因此功而官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正一品。
- | T. ]' V; K! J) D
康熙十九年,兴祚出同安,与姚启圣、捷会师,自陆路向厦门。提督万正色以水师攻海坛,分兵为六队前进,自统巨舰继,毁经师船十六、兵三千,余入水死,郑经部将朱天贵引退。正色督兵追击,斩经将吴丙、林勋;湄洲、南日、平海、崇武诸澳皆下,天贵出降。副都统沃申击破经将林英、张志,水陆并进趋玉洲;国轩走还思明,经将苏堪以海澄降。姚启圣分遣总兵赵得寿、黄大来从赖塔击破陈洲、马洲、湾腰山、观音山、黄旗诸寨;兴祚复与喇哈达等逐经兵至浔尾,遂克厦门、金门。经还台湾。
0 F6 P- E" S% ?. r4 h, A1 K" j6 o
夏五月,天贵穷蹙乞降,姚启圣待之有加礼,表为浙江平阳镇总兵。复遣人持书币招国轩。国轩谢使者曰:“善报熙止,努力事事,勿复以国轩为念。海水若涸,我心则降。士为知己者死,国轩受延平两世信任,无有贰参。且天下多才,何伋伋于二姓臣是贵?若天不殄明,延平再振,国轩敢不束矢操戈,追随熙止以畣嘉贶也。”
作者:
姚启圣
时间:
2009-7-16 14:43
在清军收复厦门、郑经逃回台湾时,姚启圣主张乘胜追击,攻取台湾,曾请求清廷“亲率舟师,剿灭台湾,永除后患”,但未被采纳。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清廷与郑经议和,许郑经准其以“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纳贡可也;不称臣,不纳贡圣亦可也”。郑经允议,要求以海澄为互市公所,因姚启圣反对,和议未成。
, Z- k. n# H! g
康熙十九年十月,姚启圣计招宾客司傅为霖内应,高寿、蔡恺附之。建威后镇朱友发其事,为霖等伏诛,怀安侯沈瑞,亦被屠家。
( D, w* L* O O/ W1 j0 k) t/ V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二月,福建总督姚启圣为施琅长子施齐、侄施亥谋擒郑经被杀一案,做了大量、深入的调查,复与吴兴祚、杨捷“合疏密题”,题请“从优恤奖,以阐忠魂”。
1 ^- n; U: f. o* u4 B, Q. A
康熙二十年正月,郑经中风死去。子克臧自经出师时为居守,永华请于经,号监国。年未冠,明察能治事;顾乳媪子,锡范等意不属,先构罢永华兵,永华郁郁死。及经卒,遂共缢杀克臧,奉经次子郑克塽嗣为延平王。郑克塽幼弱,事皆决于锡范。姚启圣因遣使吊丧,阴以多金赂左右,使为闲。
2 \* o% b" ~& r' `# ]6 k# s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祚先后具疏,请开边界以便沿海。
5 d: v7 ~7 l. C1 ]9 v
康熙二十年六月,姚启圣以全家老少一百二十一口人的性命再次担保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第四次提议),称:“破台湾非水师(即海军)不可,习水师非(施)琅不可,请用琅为水师提督”。康熙皇帝在得到郑经病死和台湾内乱的密报以后,认为武力统一台湾的时机已经到来。于当年六月果断作出了进军台湾、澎湖的战略策略,并将原来的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调任为陆路提督,把具有丰富水战经验的施琅,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
2 Y" x' B6 T" M; q: {, W# ~; u6 i
十月,施琅抵厦门赴任。琅及将军、总督等进取彭湖及浯屿,遇国轩大战。正色军先败遁去,吴潜追至嵩屿(海澄东北),又败之。国轩窘琅于嘉禾,几获琅。姚启圣先在丹霞降建威后镇朱友,使向导前进援琅,琅得逃海门。
' T! q; ~. a; r6 a. g
康熙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原水师提督万正色、左都御史徐元文却攻击诬陷姚启圣贪霸。其中左都御史徐元文奏劾姚启圣“侵占民利,扣克军饷”,在攻打台湾问题上“始欲养寇,继欲穷兵”,奏称:福建总督姚启圣、水师提督施琅自去年率兵进剿台湾,至今尚无成效,为其供应军需已极为困苦,因而应谕令总督、提督暂行停止进剿。姚启圣在复奏中为自己辩解:“臣自入仕京师,未有产业。而军前捐银十五万有奇者,香山罢官后贸易七年,得积微资,并臣浙江祖产变价,及亲朋借贷,经年累月而有。”而事实上,在姚启圣担任总督以前的布政使任上,便捐银六万六千八百两,后来又陆续捐私银十五万二千九百余两。以朝廷颁布捐银晋赏规格:捐五百两加升一级,姚启圣可以晋升四百余级。这些,对姚启圣的实际升赏,其实并无任何作用。也可见,姚在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内时“以家财募兵”并非虚言。同时证明万、徐二人实在是无耻之尤。此时清廷内反对武力征台的呼声再起,康熙下旨暂停进剿台湾。
" a/ `/ C8 D7 L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进兵台湾,时国轩以二万人守澎湖。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军乘南风从铜山官前湾(平海澳)出征台湾,入八罩屿,攻澎湖。二十二日,遂克澎湖。击沉师船二百,斩将吏三百七十有奇,兵万余;国轩以小舟自吼门走台湾。
9 c P l3 P2 u% A1 G
七月,郑克塽使请降。琅疏闻,上降敕宣抚,郑克塽上降表。琅遣侍卫吴启爵持榜入台湾,谕军民剃发。八月,琅督兵至鹿耳门,水浅不得入;泊十有二日,潮骤长高丈余,群舟平入台湾,人咸惊谓无异成功初至时也。郑克塽及国轩、锡范率诸将吏出降,诣京师,上授郑克塽公爵,隶汉军正红旗;国轩、锡范皆伯爵。诸明宗人依郑氏者,宁靖王术桂自杀,鲁王子及他宗室皆徙河南。上以国轩为天津总兵,召对慰勉;眷属至,赐第京师。郑克塽请为成功子聪、经子克等叙官,上特许之。八月,琅定台湾,姚启圣还福州。
3 N! r6 @* y$ N" V3 `: O
姚启圣作为清廷在福建的最高长官,他和施琅尽管在征台的策略上看法不一,但在施琅出兵以后,他在后勤保障方面,以及后来安排郑氏官员的善后工作中都全力配合。同时,他对施琅成功收取台湾也是褒扬有加,他在给朝廷的奏疏中他写道:施琅“六月渡海,深入不毛,提臣施实为人所不敢为;而身亲行阵督战带伤,提臣施实又为人之所不肯为——六十年巨寇一旦平定,外域悉附版图,海国克奏肤功,提臣之勋,真莫大焉。”姚启圣之所以能如此做,是因为其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始终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他在平台过程中的功绩也将永垂史册。
* n+ j% {+ k* W1 c+ c
据传,当郑成功父郑芝龙起事时,厦门有石文云:“生女灭鸡,十亿相倚。”解者谓:“十亿”,兆也;加“女”,姚也。“郑”从“酉”,“鸡”也;“灭鸡”,灭郑也。郑氏初踞海上,公始生;郑氏传四世六十年,而为公灭。呜呼!
( \9 m" j" U3 N/ G3 x
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底,公疽发背薨,年六十。关于姚启圣之病,有如下记载:予又闻公之病疽也,始于平厦门之岁。时有鼓山异僧者,善医,延之既至,曰:“疾不足忧也,天之生公,将为闽疆奏荡平也。今事尚有待,公未死也。”果不逾时而愈。及台湾既定,疽复发仍延之,则辞曰:“疾不可为矣,夫闽疆既定,公将死矣,老僧虽在无益也。”呜呼!孰意天责公以闽事,既成而即翦其命,天亦谓之何哉。姚启圣死后归葬于越(现在绍兴县漓渚镇棠一村相家塔),丧归之时,军民哭送者数万。(《碑传集》卷15)
/ i# i: Q7 x3 R6 R, }0 ^$ ^
姚启圣关心故乡绍兴建设,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闸、西江塘,《清史稿》有传。有《忧畏轩遗稿》、《忧畏轩奏疏》及诗文多篇传世。
. b. P( A7 H+ b, |
摘自绍兴E网论坛>绍兴杂谈>拯救古城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09-7-16 16:57
希望网名叫姚启圣的朋友,将网名换一下
作者:
姚启圣
时间:
2009-7-16 17:15
还是公布一下我的真名和相关情况吧:
; y6 b- n5 x9 ]' B5 _$ w
本名:陈国强,笔名周兆东,网名倚诺,系姚启圣第十五代孙。系全国最大毛衫基地--濮院羊毛衫市场股份制总设计师、第三大榨菜基地“高桥榨菜”品牌设计者、“锅王胡师傅”虚假宣传案策划者。以呼吁“取消利息税万言书”而被网友及媒体称为“民间经济学家”。央视、央广、浙卫、浙报等媒体曾对此进行报道。去年自助银行涉嫌无照经营,及与董正伟律师合作主导微软垄断案均成为媒体的热点。
; w! N, @% }" h, N/ ^, C
9 h% K& M7 J4 H
《百岁老人的三百年寻根梦》
" e7 u8 ]% S1 T# a" Z
原刊登于《嘉兴日报》
# O$ e' e4 }/ q: `
姚启圣,康熙年间兵部尚书,平台湾统帅之一,300多年历史弹指一挥,如今元帅府第何在?墓葬何方?同宗后裔安好?几十年来这些疑问一直萦绕在姚启圣子裔姚阿大(笔者注:姚阿大原名周阿大,系笔者曾祖父姚顺昌之妻)老人心头——
5 ^; m2 q" h% G1 G
屠甸镇联星村104岁的姚阿大一直有个夙愿,希望子女能再回故乡绍兴姚家埭走走看看,为着她89年的魂牵梦萦,更为着那个让她骄傲了一辈子的宗源之谜。于是,姚家开始了一段追溯至300多年前的寻根之旅。
, T" M/ v6 ]# | q l$ r* f
姚德忠(笔者注:笔者叔父)是姚阿大的孙子,从他懂事开始,无数次听爷爷姚顺昌自豪地絮叨,祖上曾出过一位名叫姚熙止的兵部尚书,姚家老小都是住在元帅府内,但对这位大官祖宗的生平后事却不甚了解。尚不懂事的姚德忠并没把爷爷的话放在心上,直到1989年爷爷去世,他才慢慢了解到姚家的变迁史。1918年姚顺昌与姚阿大在绍兴马头镇姚家埭村结婚,之后由于战乱夫妻俩颠沛流离,从萧山流落到桐乡屠甸安定下来。这一住姚顺昌就再也没回去,那个骁勇善战的元帅祖先成为他心中永远的谜。不过两条烙上历史印记的家规却被姚家子孙恪守至今:后代不从政只从商,丧事不节丧。
5 y3 y# j; q/ V( n- I4 ^) g* H
随着姚顺昌的去世,姚家追宗寻根的事也被搁浅下来。直至今年,姚阿大时常念叨离开了89年的故乡,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揭开这个口耳相传的宗源之谜。为帮老人圆梦,姚家子孙决定前往老家绍兴寻访。通过四处查询,姚家确认姚熙止就是历史上与施琅一起攻打台湾的统帅姚启圣,康熙年间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是朝廷的一品大官,而姚顺昌应该是姚启圣第12代子孙。更让姚家子孙兴奋的是,姚阿大口中的马山镇姚家埭村并没易名。
9 N2 `3 r) N0 D3 G f9 K
6月26日,姚德忠一行5人驱车来到姚家埭村,在当地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元帅府旧址,昔日宏伟的建筑早已消失在岁月中,祠堂也只剩下残垣断壁,惟有那精美的雕花诉说着曾经的荣盛。这次寻访让姚家子女有点失落,但又很庆幸,因为那里将被征用开发为园区,再晚来一步姚家埭村就不存在了。依托网络,姚家又获得了新的线索,姚启圣被葬于离姚家埭村二三十公里的漓渚。7月1日,姚家子孙再次前往并得到证实。据说,姚启圣的墓葬规格很高,但文革期间被毁,墓前的石龟和石碑被用于水库修建。当姚阿大看着子孙拍回来的照片,依稀熟悉的景致让她不禁老泪纵横。
4 l5 n9 d0 _ ?# `0 p2 K
这次寻根之旅的另一个意外收获是碰到了3名天各一方的姚启圣同宗子孙。“当知道对方也一直在寻找散落各地的姚家子孙,共通的血脉早已打破了空间的阻隔。”现在姚德忠希望能找全姚家家谱,根据历史记载,姚家家谱由一名叫姚振宗的秀才于1903年编纂而成,共15卷,但都已经流散。
作者:
姚启圣
时间:
2009-7-16 17:18
与绍兴政协常委周能兵的寻访之旅:
. o+ R( O8 J4 @
周能兵 安徽省望江人。绍兴日报社首席记者, “绍兴市十佳新闻工作者”,浙江省“爱心记者”。40多篇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晚报新闻奖、浙江省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著有诗集《大梦》《空谷》。《空谷》获得中国作协诗刊社诗歌艺术文库优秀奖。安徽省电视台曾对其作过专题报道。 绍兴市政协六届常委,提案委员会委员,第二届胡愈之新闻出版奖获得者......................
' M6 R+ G. `( n9 e# T+ z2 G
4 `9 \( v+ G q
姚启圣的墓
1 _" v, b, e: S& T: C. |
周能兵
/ m. B' t9 Y1 J( M
http://blog.shaoxing.com.cn/index.php/2651/viewspace-4895
8 w2 E. b; }* M1 `7 s2 I
秋风从山边吹来又向山边吹去,不高的秋天下,几朵云在空中浮着。我和姚启圣的第十四代孙、第十五代孙及碧云天先生一起,来到漓渚姚启圣墓地。
% ~* K: H! ^: |' T
青山叠翠,四面相绕,星峰起落。姚启圣墓葬处在右山流出的一嫩脉之上,墓后双峰耸翠,墓前明堂开阔,一泓溪水相绕,不远处几处人家,炊烟不绝,山环山绕,砂明水净,清虚天气,尽落其间。右边有庙,前方案山清秀。
, ^3 K8 s+ P. r8 y5 L
此一带山,原名姚家山。山中村落都是吴姓人家。据村里的74岁的一位老支书说,吴姓人家原本是给姚启圣看守墓地的,后来在此地繁衍起来。姚启圣墓原来有青石板路,两层,农业学大寨那阵子,石板被撬,后来连墓石全部毁掉。
4 m! H c3 X' q7 O+ \, [1 k
吴老还说,那个墓里曾挖出三个金元宝,三斤白银,还有金做的蜡台。原来路口边有一古樟,现在没了,只建了个小亭--吴家原本是给姚启圣看墓的,后来居然把姚墓毁了。要是不毁,该有多好。姚墓面向朝北,对着马山姚家之地。村人说,非大贵之人,不能葬在此地。
# J, o" I+ s; o4 `* l/ S& Z& E
现在,姚启圣墓葬之地,四处都是花木,原墓之处,栽满桂树,风一吹清香袭人。据老人说,此墓中当时挖出过官服,但只有棕做的人。
1 E& L+ A4 Y3 j1 @
姚家后人说,当年,姚启圣仙逝后自福建运回,出殡那天,四座城门九口棺木同时出葬,那是为了迷惑人。不过,姚启圣之墓葬在此地,不会有错。还有一个秘密,姚家后人嘱之又嘱,不便写出。
1 z' Q$ x& `% x8 J6 k) ^; o
据姚氏家谱:姚姓始于少典,传11代至黄帝,又传8代至舜帝(又名姚重华),南宋初年,时任岳飞副将的姚镐,随南宋皇帝南渡,至会稽马山姚家埭。1624年姚启圣生于姚家埭.姚文武双全,后升至福建总督,加太子太保,进兵部尚书。据全祖望《鲒崎亭集》记载,姚去世之时,“百城惊悼,群聚而哭之于督亭”“而漳泉二府之民争乞公之遗衣冠葬之其乡,福州之民乞留葬于城外东山,屡说不得,请麻衣执绋。”可见姚氏深得民心。
3 e& l* ^4 ~ k0 [1 q" S
姚启圣在任香山县令时,明珠的亲家公广东总督卢兴祖因要姚派心腹向外商索贿(为完税),事发后,卢兴祖自杀,姚“永不叙用”。卢兴祖之女即清著名才子纳兰性德之妻。姚启圣后经商,耿精忠、吴三桂叛清,姚有战功,升任总督。统一台湾之时,姚以全家120多口性命,举荐施琅,并对统一台湾作出贡献。
5 f" ]) V, w" W5 J3 U3 Z- w
姚启圣十四代孙姚德忠和十五代孙陈国强(过继给陈家)现在嘉兴。据他们说,他们已多次来绍寻祖,并多次来到姚启圣墓地。
8 W" k* }6 a" [/ e! H# z* D
现在马山还有两间姚氏老屋,不知当地能否将其建成姚启圣纪念馆?
+ E7 [9 H/ H2 |; `2 I( R! B
离开姚启圣墓地时,桂花的香气在风中回旋,弥漫在原野里.绿树丛中鲜花四处可见,近处翠绿无言,远处青山隐隐。
0 [ o( Y) ~" p! O0 e/ `
青山绿水,能埋乡贤忠骨,何其有幸哉!
% n K) O) D6 @. T- @
9、29夜
作者:
姚启圣
时间:
2009-7-16 17:21
姚启圣
" E/ v# O0 x2 ^9 V; b! e: S! K
周能兵
% T9 \, N1 V8 k1 R5 W
; y# n, T+ |0 Y% k6 h$ T! K
看新浪网上的有关台湾的新闻,突然想起了姚启圣。
3 q& _; V$ C R* J+ B& k& E
姚启圣是绍兴马山人,称得上是清朝有作为的大臣。尤其是统一台湾时,姚启圣功劳很大。他将家中的金银器皿甚至妻妾的首饰都捐出来作军饷,在当时传为美谈。
! Q4 f p4 D3 {& ]# G+ H# U
姚启圣生长在富豪之家,却无纨绔之气,有清廉之风。实在难得。在平吴三桂之乱时,他将家中私财五万白银,全部捐出以购军械物资。作为一名武将,他武功很好,出生入死,战功卓著,很有作为。
7 x" p/ j: T2 e, Q2 H& Q M
姚启圣后来受人诽谤诬陷,被贬后悲愤而亡,死时仅六十岁。
& r- A& Z J. |3 @: N9 |$ R7 H
姚启圣死后葬绍兴漓渚兰亭一带某处,曾想去看看他所葬地址,但总抽不出空。想必知道他墓的人也不多了。不敢写出他墓的确切的地址,怕那些盗墓贼子胡来。
9 [9 ?$ k% L' ~9 b
1 {% K& J1 I: n, K
]! a3 D, G, i* o- S0 `
# {9 F% o6 m5 x- u) @
备注:姚启圣的墓其实已在文革中被毁,笔者也见到了当年的亲历者,他讲述了相关的经历。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7-16 22:03
一个真实的姚启圣必将真实地生活广大宗亲的心中。
作者:
姚启圣
时间:
2009-7-16 22:35
谢谢各位宗亲朋友对我祖先姚启圣的关注,我将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姚启圣,为将来祖国统一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
# c$ _% Y# F! Y% h% I( W
如有新消息(特别是清道光二十四年所编《姚公(即姚启圣)要略汇编》),请发给我:邮箱
cgq0123@163.com
,或QQ:279902275。小弟在此万分感激!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09-7-17 11:55
呵呵!真够祥细的,我姚姓的荣耀。
作者:
姚自卿
时间:
2009-7-18 17:11
姚启圣是姚氏的骄傲
作者:
yaoyuanqing
时间:
2010-5-13 23:57
有太大的出入, 千万不要把电视剧当历史,
作者:
姚伟彬
时间:
2012-9-13 08:32
呵呵……肯定了!
作者:
南汇姚良官
时间:
2012-9-20 19:21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2-10-17 16:41
我有个先祖也叫姚启圣,可惜不是一个人,呵呵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