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打印本页]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4-18 08:52
标题: 姚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编者按:袁义达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主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夏姓氏源流研究所中心研究员,是国内姓氏文化研究的权威。《姚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一文摘自是袁义达先生与人合著的《中国姓氏三百大姓》。
$ X! ^' I! z1 ~" m
/ N8 Z; @6 u' r$ [4 H姚姓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 c6 m+ w4 N, H. u7 y" j
袁义达
% q5 p$ `; ^* E# [8 s
6 l" ]3 f2 l4 D; V8 l/ v: x
X% T& P1 ^/ X2 e. X0 E( b* Q, U- \4 o 姚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二个姓氏,尤其昌盛于四川,江浙地区。当今姚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0.33。总人数大约在410多万。
姚的名义和图腾
姚由兆加女旁组成,兆为其本义。古时占卜时火灼龟甲,观察龟甲产生裂痕的形态以占吉凶,成为卜兆或占兆。引申为预兆,有先卜未知之意。舜十分擅长占卜,应以姚为姓。舜的出生之地遂称姚墟。其族称姚人。姚人的神树即社树自然是姚树。姚人以姚树为其原始图腾。所以,以姚树木制作的物品自然成为后来巫师,道士等职业的工具;门户上插桃树枝,举桃树枝扫帚引路可以去邪。据说鬼怕桃树。古时,姚与桃,洮,逃相通。舜部落姚人在迁移中,留在平原和山地的多称带桃字的地名,居住近水的地方就带洮字。在湖南长沙和广西全州等多次出土的西汉古地图和石印章上的地名中,这四字均出现过和互相代替。当今在中原,华北,陕甘宁和湖广地区带桃和带洮的地名,很多与古代舜部落的历史迁移有关。
-
姚.jpg
(69.37 KB, 下载次数: 387)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4-18 08:55
本帖最后由 陕州姚 于 2013-4-18 08:56 编辑 7 c$ u2 g2 m; E. g
$ X# W. ~1 V: g* I- v% y
姚姓的起源与演变+ Y! D' w0 N# c! \1 |
姚姓血缘主要来自妫姓。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济的妫水旁而姓妫,舜由于生于姚墟又姓姚。姚墟在今河南濮阳西的濮城镇,近山东鄄城。姚墟盛产桃,姚人以桃树为图腾。姚姓是舜氏族从妫姓氏族中分离出来的分支。所以姚姓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 |7 ?. J& Z2 h7 ? e5 P
2 h, ~8 Q/ I) a: A 公元前19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到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也称陈敬仲,因陈国发生内乱而出奔齐国,改姓田。至西汉末,田完裔孙田丰被王莽封为代睦侯,以继续帝舜的香火。田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渡过长江定居吴郡,即今江苏苏州地区,改姓妫。妫恢的五世孙妫敷南迁吴兴武康,即今浙江德清西的千秋镇,改姓姚。这一支姚姓在江南蓬勃繁衍,成为当代东部姚姓群体的支柱。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4-18 08:57
外族基因的融入 " K8 Q! E* p7 O2 W
+ ^3 w; y" e$ H5 l
第二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姚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姚姓中也融入了南北民族的血液,互有基因的流动。姚姓中融入外族血缘的事件主要发生在西汉以后。最重要的有,东晋南安赤亭姚氏。起先为舜的后裔,由甘肃洮河西迁入甘肃融入羌族,到晋朝时姚姓羌人成为羌中大族,成为羌酋,姚苌于公元384年在陕西长安建立后秦王朝,历三帝,共34年。后秦亡后,一部分子孙南迁江南,混入汉族之中。北宋金国的女真族人中也有姚姓。清朝满洲八旗耀佳氏,纳喇氏等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姚,族人后来多数汉化为东北地区姚姓汉族。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4-18 08:59
历史上姚姓的分布和迁移
& z! }! ^- m! _9 } 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地区。秦汉两晋时,姚姓已经播迁到北方各地,江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大大扩增了姚姓人群的数量,同时甘肃洮水地区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唐朝的两次南下移民东南,姚姓开始进入福建和广东,明初姚姓进入台湾。
0 J g R/ c' w" s) e: q; ~
6 B- l3 f* R8 O5 }# j. m8 R! _' X 宋朝时期,姚姓大约有3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0.41。排在大姓的第五十六位,姚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北,浙江,陕西,江西六省。当时的河北,江浙,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
4 S& \/ w: H4 b1 g4 ^; E" ^; i' b- }2 t J
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为明朝第三十三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二省姚姓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安徽,山西四省。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32﹪。宋元明期间600余年,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姚姓人口的中心由北向东南漂移,浙苏赣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区.。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4-18 09:01
本帖最后由 陕州姚 于 2013-4-18 09:25 编辑 ; `; d/ |+ i' O
2 k% ^7 Y" n) Y+ c
当代姚姓的分布和图谱
. @' e' @, G4 J
当代姚姓的人口已达到410多万,为全国第六十二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自宋朝至今1000年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形的姿态。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安徽,广东,江苏三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安徽为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6﹪。全国形成了以皖苏浙,粤湘为中心的两个姚姓高居住区域。从明朝至今600年期间,姚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的回迁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 B/ T. O/ e. a0 `5 O3 o
姚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62)表明:姚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皖苏浙大部,上海,江西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北,湖南西部和东北,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山西南端,黑龙江东部和西部,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4﹪,居住了大约50﹪的姚姓人群。在青海湖和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0.44﹪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5.3﹪;居住了大约49﹪的姚姓人群。
-
DSCF4247.jpg
(237.13 KB, 下载次数: 409)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4-18 09:05
姚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1 s* I8 I5 o; d$ `3 L' ]# R姚姓的郡望有吴兴,南安等。姚姓以吴兴,南安,仁圣为其堂号。“仁圣”堂号源出帝舜。舜是上古的圣人,是至仁至明的帝王。
0 u7 Y- y/ [7 u) z- [1 X7 q% {- q
楹联8 R+ Z9 j- i# O: p! R. ^7 x
姚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五副:
德祖;
) F- m6 ?6 n" V- o孝宗。
弘文学士;庐墓家传。
爵封梁国;派衍桐城。
学闳两汉;书撰梁陈。
建德长锦世泽;湖虾丕振家声。
寨主子终谐贵妇;刺史女得偶相公。
% }6 |: i" f& [7 J2 Z
家训格言
3 k0 A& E* W$ |6 q' k- m8 ~% I明朝姚儒的《家教要略》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书。姚儒认为一个人一生最大的快乐是读书,最大的责任是教子。教子的原则:富者教子需重道,贫者教子需重节。以成圣贤为贵,以蓄道德为富,以不知耻为贱。他还认为,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强调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而不在高谈阔论。他要求子孙要诚信和尚俭,认为不仅是经济上的需要,更是道德上的需要,具有鲜明的道德内涵,唯有俭可以助廉,唯有恕可以成德。家训以“保终”为全篇结束,提醒子女要慎始保终,尤要保持晚节。
4 n) ^0 D; J+ D- z
家谱
! c& i O( I: q; n/ J0 Q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姚姓家谱68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国图书馆还收藏姚姓家谱172部。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4-18 09:06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姚姓历代名人216名,占总名人数的0.48﹪,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八位;姚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7﹪,排在并列第三十位。姚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3,排在并列第三十二位。
/ i' t" r7 @: _, i& u
历史上主要的姚氏名人有:春秋郑国大夫姚句耳;东晋车骑大将军姚戈仲;十六国后秦建立者姚苌,国君姚兴;唐代文学家姚思廉,宰相姚崇,姚璹,诗人姚合。元朝翰林学士姚枢,文学家姚燧;明朝《永乐大典》纂修官姚广孝,画家姚绶;清朝学者姚际恒,姚文田,文学家姚
4 E5 J4 L7 l6 I* g' n,姚莹,姚
! n. _: T- l! y0 O6 c# [,文学家、教育家姚鼐;民国目录学家姚明达;当代历史学家姚从吾,剧作家姚一苇,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4-18 09:13
姚姓血型
4 [) x) z$ ]5 c" j9 z, h姚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4.3﹪,A型占29﹪,B型占28﹪,AB型占8.6﹪。
1 Y3 {2 @1 Q1 j: o1 ?
, [1 X# H2 t6 z/ h$ O
$ ~9 S# l2 K- E. L5 [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4-18 10:02
姚姓的起源与演变
0 l2 I- n' i% M% p7 ^- i8 o# I 姚姓血缘主要来自妫姓。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济的妫水旁而姓妫,舜由于生于姚墟又姓 ...) \4 O3 ^2 n4 U0 n1 a
陕州姚 发表于 2013-4-18 08:55 
3 f/ n8 I3 p$ `. ^, r0 m, o) A
: y8 t$ G3 X& I4 f. c0 W
+ Y4 B- Z; [# m; O, u5 K
袁义达的这句话“姚姓血缘主要来自妫姓。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济的妫水旁而姓妫,舜由于生于姚墟又姓姚。”——曾在姚网引起过争论。
# I6 E" Z! k1 C# D4 e
( h1 I" W: Q+ J2 @我对这句话的看法是持反对意见。
' H& ~9 `0 m9 j# M+ ^" r* N因为,袁义达这句话的逻辑关系是相互矛盾的,颠倒了先后次序——出生时的得姓,怎么“来自于”居住地的衍姓?
& _ e* D" z% ^7 d4 G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4-18 10:44
是的,这句话有问题!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3-4-18 13:07
我听几个南昌的姚姓名老中医说了一个相同的观点,我们姚姓得癌症的特别少,但是得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比较多。可能与基因有关。这应该是经验的总结。当然,他们所说的主要以江西姚姓为主。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3-4-18 13:46
回复 9# 卧龙姚建中 * k3 z r0 }7 p; N( {4 ? C$ V
9 s8 _2 u) f" Z. Z) @$ |- s/ C% y( ^* q |$ _! ?
又有一说- o! C5 G+ k' \% V; I8 I/ O7 `2 Z
源于舜帝,源于姚姓和妫姓,舜帝以姚为姓,称为姚姓。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帝为了考察舜,让他居住在妫河边,他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即以妫为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后世子孙便以居地为姓氏,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4-18 15:41
可以非常全面而系统了解咱姚姓,好帖!
7 A& {6 b& e# l+ r+ ~' ?# G2 T- z
4 n0 X% e1 W! u置顶!加精华!!加亮标题!!!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4-18 16:04
当代姚姓的分布和图谱
# h* j& e7 o( _# C4 e2 u8 A8 T当代姚姓的人口已达到410多万,为全国第六十二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自宋朝 ...) f7 L) i" `6 m, S' t- n, D
陕州姚 发表于 2013-4-18 09:01 
O9 J8 ?4 d! j* p# U. r; i9 z' ~4 u7 B4 H) q: a( ]0 I; w
! D6 b( l6 A1 _8 M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安徽,广东,江苏三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这六省又集中了33﹪的姚姓人口。安徽为当代姚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姚姓总人口的8.6﹪。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4-18 16:06
姚姓的传统文化郡望和堂号
* D2 j' I! j: v3 ]' s& ]3 P* b姚姓的郡望有吴兴,南安等。姚姓以吴兴,南安,仁圣为其堂号。“仁圣”堂号源出 ..., N/ A/ e/ N) B' V# V! t7 }
陕州姚 发表于 2013-4-18 09:05 
* P* H) G. B& g$ K( U
8 G6 C6 ^1 }( @6 |: z/ t- o9 h
, U% U: ?: y+ M' X 教子的原则:富者教子需重道,贫者教子需重节。以成圣贤为贵,以蓄道德为富,以不知耻为贱。
) o- P) n, ?8 ?. \+ o7 Z3 }$ G! Q% f
姚氏家训,教子有方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4-18 21:46
回复 9# 卧龙姚建中
4 j$ F) [1 W- a* d, O* C- j6 u E
0 a& C- V/ D6 D& x0 q& _- L1 v 姚由兆加女旁组成,兆为其本义。——?
9 m% T h# @/ d: O 舜十分擅长占卜,应以姚为姓。——?
6 W6 i% c5 n, \ 舜十分擅长占卜,应以姚为姓。舜的出生之地遂称姚墟。——? |8 D+ ]3 y2 l/ E6 f' d
舜十分擅长占卜,应以姚为姓。舜的出生之地遂称姚墟。其族称姚人。——?6 J' u* [1 g: c
姚人的神树即社树自然是姚树。——?
; h' ]3 s- N; @- n4 n. l b* a& P 姚人以姚树为其原始图腾。——?
) O% r) J9 [# \# w4 } 古时,姚与桃,洮,逃相通。——?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4-18 21:50
回复 9# 卧龙姚建中
4 r$ H1 o1 y9 C: g$ U: r
1 y5 U6 w2 f- [
6 h7 i& C& E! t$ Z/ k: i9 z 姚姓血缘主要来自妫姓。——?
. a/ S4 {# y5 o0 @1 y4 } 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济的妫水旁而姓妫。——?
$ ~6 b3 I6 T& k( d 姚墟盛产桃,姚人以桃树为图腾。——?* |( L3 e7 T8 @
姚姓是舜氏族从妫姓氏族中分离出来的分支。。——?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4-18 22:02
回复 9# 卧龙姚建中
2 q) M! x6 ` }6 W! e
' U( i n& H9 S, v. W5 M; g( y+ g% Q1 l4 u' p) {
至西汉末,田完裔孙田丰被王莽封为代睦侯,以继续帝舜的香火。田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渡过长江定居吴郡,即今江苏苏州地区,改姓妫。妫恢的五世孙妫敷南迁吴兴武康,即今浙江德清西的千秋镇,改姓姚。
9 u- y* \" f/ J6 S ——妫平复姓姚呢?" g7 ~, Z% i$ a+ \" ?( @
“吴郡”与“吴兴郡”只有一字之差,相同吗?+ j, R9 j8 J" ?4 o6 E& { W
“苏州”与“湖州”只有一字之差,相同吗?
8 t. ^ N" m0 z& o2 B' { “改姓姚”与“复姓姚”只有一字之差,事实和立场(或角度或感情)却是完全不同的!& C5 N0 g7 H4 P" Q! H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4-18 22:15
回复 9# 卧龙姚建中
: r% P" |( `1 s
; C8 |$ `/ @: ~" u* F ] 最重要的有,东晋南安赤亭姚氏。起先(?,其先?)为舜的后裔,由甘肃洮河西迁入甘肃融入羌族,到晋朝时姚姓羌人成为羌中大族,成为羌酋,——南安赤亭姚氏,其先为舜的后裔,世为羌酋。
) k( T( [% t$ w5 l) I8 d * h8 [) h0 ?1 h5 R
清朝满洲八旗耀佳氏,纳喇氏等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姚,族人后来多数汉化为东北地区姚姓汉族。——今东北地区姚姓汉族,许多是由关内迁去的,由清朝满洲八旗耀佳氏,纳喇氏等姓姚的氏族变成的有多少?
A, B7 I+ m6 o5 T6 L9 A ( J" H8 R" Q( u' ?& R, U
2 L0 |; \$ M& I" s, f 第二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姚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姚姓中也融入了南北民族的血液,互有基因的流动。姚姓中融入外族血缘的事件主要发生在西汉以后。最重要的有,东晋南安赤亭姚氏。起先为舜的后裔,由甘肃洮河西迁入甘肃融入羌族,到晋朝时姚姓羌人成为羌中大族,成为羌酋,姚苌于公元384年在陕西长安建立后秦王朝,历三帝,共34年。后秦亡后,一部分子孙南迁江南,混入汉族之中。北宋金国的女真族人中也有姚姓。清朝满洲八旗耀佳氏,纳喇氏等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姚,族人后来多数汉化为东北地区姚姓汉族。——,清朝满洲八旗改姓姚氏与原是舜后的汉末的南安赤亭羌人姚氏混在一起讲,行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4-18 22:49
回复 9# 卧龙姚建中
7 Z( W/ N5 a: Q4 }4 T
; o- V% A6 }; I, c: U: P0 b
' r4 d+ |: o5 E- R% t 姚姓的郡望有吴兴,南安等。——姚姓的郡望只有吴兴郡和南安郡两个,“等”什么?; p/ m: o4 l& y; |9 Y* A; U1 A& ~
姚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五副:
弘文学士;庐墓家传。
爵封梁国;派衍桐城。
学闳两汉;书撰梁陈。
建德长锦世泽;湖虾丕振家声。
寨主子终谐贵妇;刺史女得偶相公。
——什么叫“重要楹联”?还“五副”。也太小觑姚氏了。好在姚网有几个姚氏楹联系列帖可作证。
建德长锦世泽;湖虾丕振家声。——长锦?湖虾?
寨主子终谐贵妇;刺史女得偶相公。——姚崇夫人有没有王氏(王刺史之女)?如果姚崇没有王氏夫人,则下联“刺史女得偶相公”可能是“造谣”联。留给专家去考证吧。
, m( P! b4 ^/ q5 |
作者: 姚启圣 时间: 2013-4-19 08:28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 一带。治所在乌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吴兴区。
3 k* F1 o5 \! t1 h
* s; z0 v; t8 `2 `: K* U9 G吴郡,郡名。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治所在原会稽郡的治所吴县(今苏州姑苏区),而会稽郡仅保留浙江以东部分,徙治山阴(今绍兴越城区)。5 s& m4 \) ]. Q N& A& m5 n
晋咸和元年(326年),司马岳被封为吴王,吴郡改为吴国。. Y( h8 l7 O* J6 m- f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罢吴国,复为吴郡。大明七年(463),改隶南徐州。次年复归扬州。! H% B! }1 t; K# _3 l& {7 c' a
梁太清三年(549),侯景叛乱,攻占吴县,改吴郡为吴州。大宝元年(550)二月,复改吴州为吴郡。
- h X% t& c$ L0 U$ i( l# h# B( k陈后主祯明元年(隋开皇七年,587年),析扬州地置吴州,治吴县,吴郡隶属吴州。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吴郡,改吴州为苏 ; `8 S! O9 u5 H9 M
州。
9 K9 K$ {' f4 y& ]: ]隋大业元年(605),复改苏州为吴州。大业三年,又改吴州为吴郡。7 _# `% m4 X0 B+ C0 \5 x
唐武德四年(621)平定江南,改吴郡为苏州。
1 Y; C% O9 k5 W1 h6 r! D' Y$ m* P唐贞观元年(627),全国分为十道(道为监察区),苏州为江南道治所。
) [- T" o: m! o; P* \( Q% I5 n唐天宝元年(742),苏州又改为吴郡。为江南东道治所。* T/ V* ?, o' n: s: J; e
唐乾元元年(758),改吴郡为苏州;又置浙江西道,苏州隶浙江西道。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4-19 10:25
回复 9# 卧龙姚建中 - u3 R# L, }3 }, M- F+ `
% w% U! X# ~( w0 K& O7 E! g9 Z/ B+ l7 m5 U( y
历史上主要的姚氏名人有:春秋郑国大夫姚句耳;东晋车骑大将军姚戈仲;十六国后秦建立者姚苌,国君姚兴;唐代文学家姚思廉,宰相姚崇,姚璹,诗人姚合。元朝翰林学士姚枢,文学家姚燧;明朝《永乐大典》纂修官姚广孝,画家姚绶;清朝学者姚际恒,姚文田,文学家姚,姚莹,姚,文学家、教育家姚鼐;民国目录学家姚明达;当代历史学家姚从吾,剧作家姚一苇,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
东晋车骑大将军姚戈仲——?是姚戈仲还是姚弋仲?
唐代文学家姚思廉——姚思廉,与其称其为“文学家”,不如称其为“史学家”。“我们的族谱”称为“弘文馆学士”,不错;像称“文学家、教育家姚鼐”一样,叫“唐弘文馆学士、史学家姚思廉”更好。
姚文田,文学家姚,姚莹,姚,——?
民国目录学家姚明达;当代历史学家姚从吾,剧作家姚一苇,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近现代人,不提姚雪垠行吗?……。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4-19 10:29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3-4-19 11:50 编辑 2 u" m5 g( C& x. O) m
回复 卧龙姚建中 9 a7 o' d# S" m' r, _: \) a
7 C/ B! a$ ~! _# r$ i
8 }. k# h1 s- L O+ n
姚姓的郡望有吴兴,南安等。——姚姓的郡望只有吴兴郡和南安郡两个,“等”什么 ...
5 m8 G% G' [: P5 E r, s8 G; h$ k! h' ]7 Bpszyyao 发表于 2013-4-18 22:49 
9 b1 `/ F$ R9 c n/ x- M% ]/ u5 `; z# F l i
% q( u# d Y+ ~一口气十几个问号,问得好!' W. F; L% @3 y9 x! Q- Q
% g/ b) _0 N; {
钟尧老所提问的,袁先生当初就没搞清?——袁是专家?是砖家?0 V+ \1 {# c7 Y/ [ l0 {7 ~8 L
6 w- {6 m& l: t5 R" E0 z9 g* \1 J! m7 `/ e" U- v: ]
一篇老旧的、严重失实的、极不严谨的文章,居然能再而三地误导人们?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4-19 10:31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 一带。治所在乌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吴兴区。
; N% v3 x/ Q7 w( f( K4 c) |& u
吴 ...
8 u7 P& w' c6 ?' i% B4 G3 b( O姚启圣 发表于 2013-4-19 08:28 
! D9 e3 I! k' c7 ?8 ?5 y
6 ?" L! v, }/ u+ J, {# V) d; f: [* |) F" c& U7 p2 ]' V/ R
国强宗亲补充的资料很及时!好!:victory: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4-19 11:04
回复 9# 卧龙姚建中
( [2 O- l" c0 z& ~/ P
, J/ \ @3 P3 U. E
4 P- u1 @+ `1 @" }4 Z( C9 I 目前在上海图书馆中收藏姚姓家谱68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国图书馆还收藏姚姓家谱172部。
& _3 m) k5 e- c5 C 8 i7 m; V0 ?6 R9 c5 y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收录的 姚姓家谱,起止编号 是5750~5825,可理解为全国和大陆境外(含
2 F- r$ r/ y9 g2 x r- `' B美国等)公藏机构收藏姚姓家谱(5825-5750=75+1=76)76部。3 ^* h! S8 F5 H+ V
《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 姚姓家谱,起止编号 是260-0001~260-0229,和611-0601~611-0608;可理解为:上海图书馆主编的《中国家谱总目》,已知道或只知道海内外有姚姓家谱(229+8=237)237部,新旧族谱,公藏机构和私人收藏的。实际上,海内外有姚姓家谱,新旧族谱,何只237部!读读姚网《晒晒你的姚氏族谱》等等帖,你应有这种感觉。' R5 g: h: s j9 q; b
2 P" \8 U8 m* P& V! C8 K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4-19 11:56
可以非常全面而系统了解咱姚姓,好帖!/ j" Z9 ?- K$ k8 e* J
& W! h. j R/ J( A; C1 K4 n置顶!加精华!!加亮标题!!!
8 S; O) u; D$ t, x0 R5 v9 {姚尚明 发表于 2013-4-18 15:41 
+ q- a. s+ w8 L: R
! `$ ? _- l6 y8 w) u6 S* Q8 T5 n- n I1 B( ?' f
袁义达的文章,能让我们“非常全面而系统了解咱姚姓”??不敢苟同!!
作者: 姚孝中 时间: 2013-4-19 18:31
批判的吸收。能引起争议的贴子同样是好贴。
作者: 陕州姚 时间: 2013-4-19 19:00
3 W- p% _' `% _+ e# {5 L
我的一点小建议。
2 B& e7 _/ [$ ?5 f“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前几天看到尚明宗亲转达关于姚姓排列次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想到《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第二期转载袁义达先生一篇文章,发到网上凑凑热闹,也想普及一些基本知识。想不到转载一篇文章竟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不但袁义达先生一些提法收到质疑,连转载者的名字也受到攻击,真不知道姚网上有些权威这么不厚道!
P# V/ R& C" D' p" x1 ^- D袁义达先生有知不知道怎么看我们姚网。当然不是说袁先生的观点百分之百正确,我想起码比我一个业余爱好者要专业得多。不是他的观点不可以讨论,而是我对有些人做法有看法。
4 [, o, h: a! A" Z1 Z* X8 P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文章的某些观点可以讨论,我想还是不要大加杀伐为好。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3-4-19 19:32
我的一点小建议。
( V/ G7 z, T' c3 T: z/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前几天看到尚明宗亲转达关于姚姓排列次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想到《河南姚姓与姚崇文化》第二期转载袁义达先生一篇文章,发到网上凑凑热闹,也想普及一些基本知识。想不到转载一篇文章竟引起这么大的争议,不但袁义达先生一些提法收到质疑,连转载者的名字也受到攻击,真不知道姚网上有些权威这么不厚道! @! S, _( u* P" D
袁义达先生有知不知道怎么看我们姚网。当然不是说袁先生的观点百分之百正确,我想起码比我一个业余爱好者要专业得多。不是他的观点不可以讨论,而是我对有些人做法有看法。
( z8 g3 U4 i9 b7 z, y1 T/ Q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文章的某些观点可以讨论,我想还是不要大加杀伐为好。 4 K' `( R9 F3 O! e- z7 J# Y: d
陕州姚 发表于 2013-4-19 19:00 
) r- ^( e. L# e" p' Y' E0 \8 M' z
( c7 j0 D; n$ B, I2 j! D5 z6 B
学谋老和钟尧老都是我尊重的、也都是广大宗亲们尊重的姚姓文化研究者!
8 G* B! g) l3 M9 ]- X5 _" _我个人认为,大家在这里只是对袁义达文章中涉及姚姓知识方面进行讨论和争鸣,并无“攻击”发帖人的用意,大家不要误解。
, W; a. ]& S! Z4 F) x" ^0 b/ x
) l# r. A" q$ P) F# `: x. O/ l4 E2 x, i. \/ a
我个人还认为,仅从钟尧老引用少量袁义达文章中讲的就能看出,很多地方是与“基本知识”相违背的,是值得认真争论辨别的,不然,“普及”的用意就会适得其反。) ^* k2 T. I+ O! C I$ n
$ A4 W6 ?- U0 y# `4 Q7 l我还认为,袁义达先生怎么看姚网,这是他自己的事,不能为了顾及他一人的感受而使更多宗亲受到误导。$ Q2 g' t, O: c9 w; Q0 i* s& R
9 ~7 U h+ w8 Z: r# H* c2 a
: a8 E7 C7 E S7 S" L以上所言,如有不妥,请各位海涵。
作者: YSL0327M 时间: 2013-4-20 16:14
我想他还需要对咱们姚姓多研究,才能发言!也感谢他所提的问题!我想这对我们继续研究姚姓文化也是好事!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3-4-22 21:04
回复 卧龙姚建中 & s" H: ^* ~6 z% v/ Z
7 d! l5 s0 b1 a- @
( E2 O& n6 _( f9 T6 c 姚姓的郡望有吴兴,南安等。——姚姓的郡望只有吴兴郡和南安郡两个,“等”什么 ...
- @1 `0 A" b d" D, ipszyyao 发表于 2013-4-18 22:49 
+ }# @5 \& T2 a' W# a" i# [
# n; P- O# D& t6 a
& L3 M- i5 b3 C B3 R( C# d4 m2 { 应为“建德长绵世泽;虾湖丕振家声”,这是描述我们安徽贵池姚的楹联。
作者: bxptcdj 时间: 2013-11-25 12:21
陕州姚 发表于 2013-4-18 09:01
, s6 i% H9 `' M7 d% L当代姚姓的分布和图谱' m" N7 _( @% d7 E% _/ h$ a
当代姚姓的人口已达到410多万,为全国第六十二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自宋 ...
2 H8 p6 _: C& C1 P" M6 o对这个分布的图,我表示很无语。
9 \1 I% N9 A. Z; C* f" u1 D- L我在的这一支,宜阳(宜章)姚氏(包括蓝山,连南两县),
* H3 }. ~2 ?- ?; U4 H, b在湘粤交界地区现在人口起码1万以上的。根本看不出啊。
1 [) r% @7 _3 ]" k
作者: 小姚杰 时间: 2013-12-21 08:56
没有争议!以典籍记载为据!
作者: 小姚杰 时间: 2014-2-23 17:46
本帖最后由 小姚杰 于 2014-2-23 17:48 编辑
6 @( |) S9 V+ [+ B2 o- D" b# m( N陕州姚 发表于 2013-4-18 08:59
! i8 _# a4 p5 }7 O5 d4 `+ X历史上姚姓的分布和迁移
# C) Z. \# ^5 K: T% e8 A: d; }& K 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地区。秦汉两晋时, ...
) {5 q) @, h( d3 [$ W( Z
% q) m W' E8 V 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9﹪,为明朝第三十三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二省姚姓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安徽,山西四省。
1 w5 s% L$ S9 [: {/ Z能否提供更详尽的明时山西省姚氏分布情况吗?; O* e9 }' w0 U5 H
( }* D4 j. B+ D& }4 a& \8 x
作者: 姚国平 时间: 2014-2-24 05:26
中华姚氏是一家
作者: 姚国平 时间: 2014-2-24 05:30
姚氏家族团结互助有利于姚氏状大发展!!!!!!
作者: 姚国平 时间: 2014-2-24 05:34
我是来自山西河南姚氏希望同全世姚氏团结并进发展姚姓家族文化伶泼!!!!!!
作者: 姚国平 时间: 2014-2-24 05:40
希望全世姚氏家族宗亲有着我的事情来河南联系我吧电话13619893310qq1270992449.欢迎光临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