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武状元官袍“花容”黯淡 [打印本页]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1-26 21:33
标题: 武状元官袍“花容”黯淡
) ~# ^2 Q  v3 U* h6 |
平时穿着的状元袍。3 V& M: ~, W- ?5 m# i/ U, \
! G5 n$ r: }8 j' A$ K* t
5 c; B! M6 K" {4 ]
此件窄袖官服是穿在里面的。
0 s/ u- ^: m) M( j* M$ V+ p9 d2 M( v5 G6 n) k+ \/ W
$ [: X3 F* l! D# }9 a9 ]

& h4 x- R1 T) c2 i% I姚仕祥对状元袍视若珍宝。2 i4 U' H( Q+ z# P* Z0 t: x

0 ~* {4 u8 L0 u  N$ o) q. U
1 a1 ~1 }. B, j% q- {# B) \此朝袍是姚大宁上朝和出席重要场合所穿。7 X" [3 E8 g. m. F
在南海小镇和顺的一个普通村民家中,六件状元袍及其夫人的官服在昏暗的青砖民居中熠熠生辉。日前,记者在广东最后的武状元姚大宁的子孙家看到了这些代代相传的宝贝。; w9 c3 _9 o2 W4 A( X
$ x: _" t8 p3 C4 A: g6 }
  1.子孙八代护官袍  B1 i, j) c/ ^. ]. ]+ D
  官服的原主人是清代嘉庆年间的武状元姚大宁。据史料记载,姚是南海和顺文教乡人,7岁入私塾,后来考秀才落第,弃儒学武。嘉庆四年(1799年)姚大宁赴京应试中进士,皇帝破例召他到便殿御试,发9箭令他射,大宁九箭都中的,被赐第一名武状元,赐头等侍卫服和黄金甲铠,衣锦还乡。
3 T( C, o& h3 }  现今保存姚大宁及其夫人六件官袍的是姚大宁第八代子孙姚仕祥。他们家族对这些状元遗物视若珍宝,好天气时会拿出祠堂晒一下,然后用白绸布包好放到箱子里。5 F4 k) R& H4 I% p" E4 m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他们把状元袍藏得严严的不敢拿出来。到80年代末再拿出来时,衣物的质地已经不如以前好了。: h* Y9 ]5 ^8 j: k: U; o
  2.状元袍件件价值高
! ^1 {0 ~2 O) L3 D7 D3 w: p  六件官袍中,有四件是姚大宁的,两件是其夫人的。据南海市博物馆的张馆长和袁馆长介绍,姚大宁官至二品,是个武官,而其夫人相应穿着的是二品文官的服饰。在姚大宁的四件官服中,明黄色宽袖子的那件是出席重要场合穿的,例如觐见皇帝和盛大宴会就把它穿在最外面。这件官袍前胸和后背正中是“坐龙”花纹,袍子上还缀满了祥云,另两件蓝色和一件黄色的官袍则是穿在里面作衬底的。原因是这三件官服的袖子都较窄,叫做“马蹄袖”,只可穿在里头。据袁馆长称,清代的官服现在藏于北京的可能不少,但与特定的名人穿过的官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而民间保存近两百年流传下来的状元袍更是难得,所以这六件状元袍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4 h: q: G, b9 h) @2 L5 M3 A
  3.丝袍状况令人心痛  O. F: k2 P& C% L- n" |+ ~5 C
  南海市博物馆的两位馆长在讲起这六件“宝贝”时都觉得很痛心。“1998年,衣物的颜色还很鲜艳,质地仍较韧。到了2000年,衣物的面料变得脆和薄,而且皱得比原来更厉害。至于防潮防蛀的措施,只是把炮竹屑和火柴盒、臭丸放在袋子和箱子里,除此之外,顶多就是好天气时把它们撑起来晒太阳”。
+ q- i# x6 K. x  “丝质的文物并不宜于曝晒,而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太低温干燥会使其变脆易裂。”馆长曾派人劝说姚家子孙把状元袍给博物馆保管,而姚家还是不舍得祖先的宝贝离家。袁馆长希望姚家能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使六件状元袍能给更多的子孙后人看,了解祖先的辉煌历史。  C+ d6 F* _% x( ]/ v7 A
  《广州日报》供稿
2 F) n" v# h! x0 ?. U1 B/ H/ N
3 C, \! q! H9 q. g    《京华时报》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1787/5380/559175.html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1-26 21:35
最后状元袍等待抢救% Q3 g8 [: |5 {* X: H0 y
(广州日报3日讯 周靖宜 李钢)想不到在南海小镇和顺的一个普通村民家中能有这种眼睛的盛宴——6件状元及其夫人的官服在昏暗的青砖民居中仍然熠熠生辉,日前记者在广东最后的武状元姚大宁的子孙家看到了这些代代相传的宝贝。: c4 i: m0 S" M7 _
  状元子孙相传八代护官袍, R7 l6 W. N& {* N' b
  官服的原主人是清代嘉庆年间的武状元姚大宁。据史料记载,姚大宁是南海和顺文教乡人,由于考秀才落第,于是弃儒学武,学得一身好武功。清嘉庆四年(1799年)姚大宁赴京应试,中进士。皇帝破例召他到便殿御试,发9箭令他射,大宁9箭都中的,于是被赐第一名武状元,赐头等侍卫服和黄金甲铠等,衣锦还乡。
( o1 R6 c5 V  x# D7 j  而现今保存着姚大宁及其夫人的六件官服的人是姚大宁第八代子孙姚仕祥。姚仕祥说他们家族对这些状元遗物视为珍宝,他小时候能看到祖辈把袍子一年拿出来晒几回。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他们把状元袍藏得严严的,不敢拿出来,到上世纪80年代末再拿出来时衣物的质地已经不及以前了。
! w7 ^% L! k2 m- p( @. B, x, v  特定名人穿过价值不菲1 V& ^( ~% L/ \# ~
  记者所见到的6件官袍中,有四件是姚大宁的,另两件是其夫人的。据南海市博物馆的张馆长和袁馆长介绍,姚大宁官至二品,是个武官,而其夫人相应地穿的是二品文官的服饰。( H0 ?; u! o% a' J8 @2 r. U/ [
  在姚大宁的四件官服中,明黄色宽袖子的那件是出席重要场合穿的,这件官袍前胸和后背正中是“坐龙”花纹,袍子上还缀满了祥云。另两件蓝色和一件黄色的官袍则是穿在里面作衬底的。其夫人的两件服饰包括一件黑色背心式大褂和一条绿色的短裙。绿色的那条半截短裙的做工相当精致,镶着金边,裙摆有凤鸟刺绣。
. w4 y- e* U+ P$ w/ E  据袁馆长称,有特定的名人穿过的官服价值不可估计,而民间保存近200年流传下来的状元袍更是难得,所以这六件状元遗物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3 v$ K8 {( G% x3 [1 d& `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保存手段,现在这几件丝袍的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南海市博物馆的两位馆长说,1998年他们最初获知消息专程到姚仕祥家看的时候,衣物的颜色还很鲜艳,质地仍较韧。而到了2000年,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就发现衣物的状况大不如前———面料变得脆和薄,动一动就易裂开,而且皱得比原来更厉害。2 R/ N! A0 L' F# k  N8 z
  面料变脆发皱令人心痛
$ y5 h$ Y! ~/ Z0 I7 ?  记者看到姚仕祥从里屋阁楼的一个箱子里拿出一个白绸的袋子,里面放着折叠的宝贝。当他扬起一件蓝色的官服,顿时有一股霉味扑鼻而来。记者问他有没有什么防潮防蛀的措施,他说有用爆竹屑和火柴盒、臭丸放在袋子和箱子里。“除了这样存放外,我们顶多就是好天气时把它们撑起来晒晒太阳,”姚仕祥说,他和家人都很希望能保护好祖先的衣物,看着宝贝一年年变旧也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但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  G3 r3 x5 I2 Y( ]: `- d
  “丝质的文物并不宜于曝晒,”南海市博物馆的馆长说,保护这类文物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一般不超过20摄氏度,湿度应维持在50%左右。博物馆曾派人劝说姚家子孙把状元袍给博物馆保管,但姚家不舍得祖先的宝贝离家。袁馆长希望姚家能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使6件状元袍能展示给更多的子孙后人。2 `4 A, Z  a& d& w
http://news.artxun.com/cixiu-1318-6586969.shtml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1-26 21:47
最后状元袍等待抢救(图)
(2002年01月31日 09:00)


$ E( ~: J) p7 H$ r0 J. F    本报佛山讯  
(记者周靖宜、李钢通讯员林宏强、江校元摄影报道)想不到在南海小镇和顺的一个普通村民家中能有这种眼睛的盛宴———6件状元及其夫人的官服在昏暗的青砖民居中仍然熠熠生辉,日前记者在广东最后的武状元姚大宁的子孙家看到了这些代代相传的宝贝。     状元子孙相传八代护官袍     官服的原主人是清代嘉庆年间的武状元姚大宁。据史料记载,姚大宁是南海和顺文教乡人,由于考秀才落第,于是弃儒学武,学得一身好武功。清嘉庆四年(1799年)姚大宁赴京应试,中进士。皇帝破例召他到便殿御试,发9箭令他射,大宁9箭都中的,于是被赐第一名武状元,赐头等侍卫服和黄金甲铠等,衣锦还乡。     而现今保存着姚大宁及其夫人的六件官服的人是姚大宁第八代子孙姚仕祥。姚仕祥说他们家族对这些状元遗物视为珍宝,他小时候能看到祖辈把袍子一年拿出来晒几回。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他们把状元袍藏得严严的,不敢拿出来,到上世纪80年代末再拿出来时衣物的质地已经不及以前了。     特定名人穿过价值不菲     记者所见到的6件官袍中,有四件是姚大宁的,另两件是其夫人的。据南海市博物馆的张馆长和袁馆长介绍,姚大宁官至二品,是个武官,而其夫人相应地穿的是二品文官的服饰。     在姚大宁的四件官服中,明黄色宽袖子的那件是出席重要场合穿的,这件官袍前胸和后背正中是“坐龙”花纹,袍子上还缀满了祥云。另两件蓝色和一件黄色的官袍则是穿在里面作衬底的。其夫人的两件服饰包括一件黑色背心式大褂和一条绿色的短裙。绿色的那条半截短裙的做工相当精致,镶着金边,裙摆有凤鸟刺绣。     据袁馆长称,有特定的名人穿过的官服价值不可估计,而民间保存近200年流传下来的状元袍更是难得,所以这六件状元遗物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保存手段,现在这几件丝袍的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南海市博物馆的两位馆长说,1998年他们最初获知消息专程到姚仕祥家看的时候,衣物的颜色还很鲜艳,质地仍较韧。而到了2000年,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就发现衣物的状况大不如前———面料变得脆和薄,动一动就易裂开,而且皱得比原来更厉害。     面料变脆发皱令人心痛     记者看到姚仕祥从里屋阁楼的一个箱子里拿出一个白绸的袋子,里面放着折叠的宝贝。当他扬起一件蓝色的官服,顿时有一股霉味扑鼻而来。记者问他有没有什么防潮防蛀的措施,他说有用爆竹屑和火柴盒、臭丸放在袋子和箱子里。“除了这样存放外,我们顶多就是好天气时把它们撑起来晒晒太阳,”姚仕祥说,他和家人都很希望能保护好祖先的衣物,看着宝贝一年年变旧也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但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 # J# F" {: S4 U5 @% u; k
    “丝质的文物并不宜于曝晒,”南海市博物馆的馆长说,保护这类文物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一般不超过20摄氏度,湿度应维持在50%左右。博物馆曾派人劝说姚家子孙把状元袍给博物馆保管,但姚家不舍得祖先的宝贝离家。袁馆长希望姚家能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使6件状元袍能展示给更多的子孙后人。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1-26 21:54
南海小镇和顺的一个普通村民家中,姚大宁第八代子孙姚仕祥,保管6件武状元姚大宁及其夫人的官服8 v$ j3 x+ J0 H3 V- \6 g
    不知姚仕祥是否住大文教村?去年到该村,未见此人。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1-26 22:08
南海小镇和顺的一个普通村民家中,姚大宁第八代子孙姚仕祥,保管6件武状元姚大宁及其夫人的官服! \! C  O5 Q: m( y
    不知姚 ...' ?4 V( ~+ ]9 y8 k: J
pszyyao 发表于 2013-1-26 21:54
7 y; F) v+ D$ T. @7 v
) }- u, h7 l# Z/ v! m
4 O  M3 `" j7 [3 e/ a* u$ h8 O3 u1 ?
    这些珍贵的文物,才轻易不会示人呢.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