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4 18:45:26
|
只看该作者
李宗仁和周恩来曾分别寄语张轸% T) S- j( j0 @) l2 H' O Y- A
5 `3 g. F7 y& t* j* d' x1 T$ X3 t 张轸赴重庆前,李宗仁专程来送别,并与他做了一次长谈。李宗仁对张轸说:“翼三兄啊,在当今中国,你要想有职有权有势力,无非三条路子。一是有自己的队伍,有枪便是草头王,你瞧瞧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他们,哪个把蒋介石塞进眼里过?蒋介石又奈何不得他们,为什么?还不是他们有队伍啊!你说文的不行,咱就动武的,他们有这个资本。二是投机钻营,舔老蒋的腚沟子,投其所好,尽其所兴,就像汤恩伯这样的人,老子最瞧他不起,但是他天上有保护伞,任何事情有尚方宝剑,整天耀武扬威,人五人六的。这样的人升迁得比谁都快!再一条路,就是实干,忠心耿耿,尽忠尽职,屡建大功。但翼三兄啊,这条路,理论上行得通,实际上几乎没有人靠这个上去的。你是留过学的人,日本的三明治你不能白吃啊,不能太书生气啰!”* Y1 a! p C4 }+ e
. K& c+ g" H! q4 W
张轸调重庆工作后,也有了和共产党人接触的机会。他所在的军政部第二补充新兵训练处设于綦江,刚好聚兴银行也在綦江,其董事长李世璋原为第六军十八师党代表,与张轸是老相识。李世璋是国民党左派人物,同时又是中共秘密党员。在李世璋的安排下,张轸先后与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共产党高层领导人见面,从而对共产党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评价。特别是周恩来说的话,让张轸留下深刻印象。周恩来说:“张将军,你在国民党队伍中颇有威信和影响,很有发展前途,但务要态度灰色,不要参加任何组织,希望你能深明大义,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多着想,做一个真正受人民拥戴的将军。蒋介石怀疑猜忌之心很重,而且在山城特务林立,希望你与我们接触要注意隐蔽,以防不测。”
1 z+ A' ?: y9 |1 ]" G2 f1 u
Q0 u7 i5 K6 C9 i$ B3 f 从此以后,张轸不管是在1941年12月升任国民党军第六十六军军长,1942年12月升任国民党军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率第七十一军和第六十六军远征缅甸,还是在1943年至1946年间调任豫南挺进军总指挥兼豫东南行署主任、国民党军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和武汉行辕副主任等职时,心中都记着周恩来的这番话。
' c) n' y2 Y" Z5 S
7 g0 g- h/ B+ k- X 1947年夏,蒋介石要张轸到前线去指挥打仗,但张轸不愿意去打内战。事后,他曾回忆说:“当时程潜是蒋介石武汉行辕主任,我是副主任,我正在鸡公山避暑。(刘邓大军渡过黄河),蒋介石着慌了,亲自飞往开封指挥,与程潜、顾祝同计议,建立行辕前进指挥所,叫我担任前线指挥。程潜几次以电话催我速赴前线,我都推辞了。最后蒋介石亲自给我打电话,说他已同程、顾商议好了,都认为我担任前线指挥合适。他(蒋介石)并且说,我是河南人,地方人事关系好,有群众基础——应该说是地主封建关系好,训练过地主封建武装,不容我推辞。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我是个空头副主任,自己没有基本队伍,指挥临时拼凑的部队不顺手,有困难;有个人英雄主义,一担任指挥,就要负起责任打好仗,打败了又怕丢人;同时也确有不愿同解放军打仗的思想。但最后我还是到漯河前进指挥所去了。”
W3 k, G5 h2 `$ e0 s( h; t/ a' j0 F, E* _8 d% n: d0 b
蒋介石命令张轸的前进指挥所派两个整编师和一个独立旅到汝河南岸的汝南埠堵截刘邓大军。但刘邓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过截击线,渡过汝河、淮河,很快就进入了大别山。
5 j0 x: T7 n @* y# q
4 n7 ]- C8 `$ I' L 随后,陈谢兵团又渡过黄河,经郏县、宝丰进入伏牛山东侧的方城和南召地区。这样一来,刘邓大军和陈谢兵团对平汉路形成了夹击之势。张轸只好将前进指挥所从漯河退至驻马店。
0 w* _5 X J4 p. N( N5 f# W) }0 `( ]. c4 _- e+ S' J% B
解放军完全控制了中原地区之后,蒋介石将武汉行辕改为长沙行辕,设华中“剿匪”总司令部(驻武汉),任命白崇禧为总司令,张轸任副总司令并兼任由“前进指挥所”改称的“第五绥靖区司令部”司令官。$ ]! \/ S" H3 ~$ e; W6 b
; K. ?4 P0 B8 m4 e) \' X7 e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
" n6 b' Z% J- {% r R! R: O4 V$ H: {
1948年7月,开封解放。蒋介石免去了刘茂恩的河南省主席职务,改由张轸接替。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张轸便一边利用职权收编地方部队,组成绥靖旅或保安旅,建立起自己的嫡系部队,扩充自己的实力,一边积极参与李宗仁、白崇禧联合程潜逼迫蒋介石下台的运动,并于12月30日公开发出要求“总统毅然下野”电。3 M7 O: H7 W7 n) M2 T) ^
( h: C2 U$ L( L' p- h 1949年春,张轸所部由原地方部队扩编的10个旅,几经整顿,改编为第十九兵团,下设第一二七军和第一二八军,由赵子立、辛少亭分任军长,张轸任兵团司令。
2 Q$ o2 K$ j W
, Z4 M9 K$ T0 w# A' R; @% u& U 这时,有三股力量都在拉拢张轸。一是李宗仁和白崇禧通过张轸的老军长程潜拉拢张轸,欲形成所谓的“五省联盟”,逼迫蒋介石下台,拥护李宗仁上台,最终由李宗仁出面与共产党谈判“划江而治”。开给张轸的条件是,河南省的党政军全部由张轸“打理”。二是共产党先后派出方敬之、苏东林、戴德、丁一等人,通过张轸的女婿张尹人(中共秘密党员)做张轸的起义工作。张轸开出了“保留我省主席一职,保留我10个旅的建制,维持第五绥靖区管辖地盘”的起义条件。三是从香港来到信阳的傅兰西女士送给张轸一条绸幅,绸幅上是民主人士李济深委任张轸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的行书“真迹”。事后证实,此委任状是假的,是香港特务组织打着李济深的名义,想以此动摇张轸投奔共产党的决心。) t+ a6 y5 p/ Q% c, ~
/ D8 E8 b! d0 h9 A* {
一开始,张轸在这三方中摇摆不定。当淮海战役以解放军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战局的天平倾向共产党后,张轸终于下定了起义的决心。后来,张轸在回忆中剖析自己的心理:“我酝酿起义,不是完全从革命出发,是有政治野心,作政治投机。我想到起义必须有大的资本,才能换得大的政治地位。自己没有基本队伍,空手起义,得不到高位。”0 {6 W' g& s Q
4 w W3 _, e0 A: I4 U8 a7 z
于是,张轸主动派人与华东地区中共党组织联系,向中共中央反映决定起义的意向,并派出女婿张尹人前往解放区同邓子恢等直接洽谈,同时接受中共的指示,决定起义时间定在解放武汉的时候。1949年4月间,张轸又三次亲自赴长沙与老军长程潜密谈,并相约张轸先于武汉举义,程潜后在长沙行动。
- o" p. n& F+ Z4 y6 K/ [$ k: Q+ ]. O
金口起义,张轸成了解放军军长& |( F: E8 t8 f; h9 J3 i4 b
0 a! s( j% O! I6 I6 ^ ]9 u3 ~ 张轸决心起义后,暗中开始加紧部署。4月9日,张轸召开师以上军官紧急会议,名义是研究落实白崇禧的“坚守江防”计划,实质是调动兵力,准备实施起义。张轸认为,位于武昌与嘉鱼之间的金口镇,是长江两岸的咽喉要道,是实施起义的最佳地段。于是,张轸果断命令亲信师长鲍汝澧率第三一三师驻防金口,命极力反对起义的师长张玉龙的第三一二师随第一二八军军部移驻山坡一带。; R# F! c& K V9 d
8 M# ~; m" y3 ]& G
这样的兵力部署,让明眼的军官们都清楚,张轸已悄然做好迎接解放军渡江的起义准备了。如此行事,自然让决心起义的将领们吃了颗定心丸。同样,让反对起义的将领们也不得不摊牌了。张轸除对公开反对起义的人士分赠路费,将之送离部队外,对表面赞成起义而背地里破坏者,也采取了适当防范措施。一切准备就绪后,张轸于1949年5月10日派张尹人随中共秘密工作人员由金口渡江,赴沔阳解放军江汉军区商议具体起义计划,同时派人留驻汉口,同中共秘密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 q! u: @2 n% p6 N9 h: {7 l- [
/ {2 h0 `8 N$ e3 [ 5月13日,张轸冒生命危险秘密至武昌,劝说国民党军第五十八军军长鲁道源一同起义。鲁道源随后就向国民党军总参谋长顾祝同告了密。5月14日,白崇禧在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约见张轸,出示了顾祝同来电:“据密报,张轸勾结共匪,图谋叛变,请将其师长以上军官扣押送广,从严法办,所部就地解散。”他下令扣留张轸,同时要求张轸打电话通知师长以上军官次日10时来此开会。
5 ^* a* A$ v3 E# y# L: I! I3 E" h( G) S' U
虽然感到事发突然,但张轸仍然镇静自若,笑着说:“几个月来,我们谈了许多问题,一切情况你都知道,现在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电话我可以马上打,但总不能在你这里打吧!我想到十九兵团驻汉办事处打电话更方便些!”& L ]6 Y$ o# |2 p% N0 o$ `( C( k j
4 y. Q) \3 ^% _
白崇禧犹豫再三,答应了张轸:“快去快回!”& Q% h4 H& m- A; Y2 p
9 u$ L }8 q, K" t9 J- L3 N2 t3 D' ^
脱险后,张轸径直奔向金口鲍汝澧师部,立即召集高级将领会商。他将顾祝同的电报内容和自己脱险的经过说了一遍后,与会人员一致主张提前行动,宣布起义。- y h E4 R$ R" g* E
) Q3 [$ R2 Y- j( ?- I m X' z
入夜,张轸指定三一三师政治部主任柳世玺、副师长丁建华起草部队的起义通电。5月15日,经张轸最后审定,起义通电由三一三师电台发出。至此,张轸率部2.5万余人起义成功,光荣地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之中。( o- [+ n9 m& s8 W
% E- \$ b5 L! m$ F y& W' T 金口起义后,16日,汉口解放;17日,武昌解放;18日,张轸率部队将领过江到汉口,受到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和第四野战军副政委邓子恢的热烈欢迎。
7 n9 y+ D8 f( ?& D' X
! D( `0 R: _& f( v 5月20日,张轸发表了告全国的起义通电。21日,张轸又给毛泽东和朱德发了一封情真意切的电报,说明自己的起义决心。* m f( F) j0 k! q* B0 q) Q
3 k8 W# n7 B1 m6 t+ T, {2 u( w& X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立即给“华中局,并告萧(劲光)陈(伯钧)”指示电,作出了中央军委关于对张轸部改编问题的决定:“张轸部应照曾泽生、吴化文那样,以起义部队待遇。”“张部目前短期暂用原来名义,由你们召集李先念、王宏坤、王树声诸同志会商,由十纵、十二纵抽出一、二个师与张轸合编一个军,张轸为军长,以我们一人为副军长,按照改造曾泽生、吴化文等部的方法加以改造。”
, m3 C @) s% Y7 ^# N' D' b* s9 [( N4 |! H8 i1 T* K% |; m
张轸在1963年1月如实回忆了自己起义的思想动机:“我投向人民的怀抱,固然是光荣的事迹,但我回忆我的动机,太不纯了,是为了个人找出路,并不是为了革命。当时,我还提出可耻的起义条件,如保持我的地位,保全我的军队,保全我的地盘等。以后虽经先进人士和共产党联络人员的解释和指导,我也决心准备无条件起义,但思想顾虑终没有彻底解决。……一再拖延,迟迟不决,主要是怕起义后,解放军改编军队,使我变成光棍。到了最后,白决定要拉走了,看到跟他走,是死路一条,于走投无路时,才走上起义的道路。”
( Q' Q& Z. X& T& T& |+ w; \; M- {% `7 E5 e% g# l* R! E
张轸对于起义的忧虑显然是多余的。1949年7月24日,第四野战军奉中央军委电令发布命令:“着张轸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一军。以原第三〇九师、第三一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师;原第三一三师、第三一四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二师。任命张轸为第五十一军军长;李春圃为政治委员;杨焕民为第一副军长;辛少亭为第二副军长;罗通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亢为参谋长;斐毓华为副参谋长。”
$ o+ h% @) c+ D) {2 E4 A9 t, p7 @" ?; ]- `1 G& Y2 e' a, N
1950年9月24日,解放军第五十一军军部被改编为解放军中南军区空军领导机关,所属部队与湖北军区合并,解放军第五十一军番号被撤销。张轸改任解放军湖北军区副司令员。: I% d8 i/ ~5 U2 W$ N
: @4 B5 q( i# A! V% q
1953年至1957年,张轸从部队转入地方工作,在国家体委任职。1957年,张轸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文化大革命”中,张轸受到冲击。1975年,张轸被摘掉“右派”帽子,1979年被彻底平反,曾任河南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1981年7月26日,张轸在郑州病逝,终年87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