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埕姚氏宗谱序
自古有国有家者,传世久远而子孙蕃盛,则必立宗法以统之:大宗一,小宗四;嫡庶之分明,尊卑之位定,由是伦礼正,恩义笃。维持辑睦,愈久而愈不替者,有繇(由)也。厥后宗法废,族无所统;子孙虽众,源远而末益分;历世浸久,至不复相往来而相见如途人,亦其势之必然也。是以君子病之。隋唐之间,最重世族,族必有谱,所以著其本而连其枝。自祖宗以来,至于子孙,近传之,远得之,以考其源流而不至迷谬者,恃有此道也。
予于古埕姚氏谱,有感云:姚氏宋南渡时有讳琳者,与其子孚自闽徙粤,游我潮阳,乐江南古埕山水佳胜、风俗淳美,因而家焉。孚生建中。建中生鼎,宋景炎间以文丞相辟摄县篆,世称知县公。其季弟讳洪道者,官都仓使,有异政,貤封父母如其官。洪道生应蓝、应连昆仲,值胡元隐德不仕。津生四子:长祥,次祐,三祚,四礽。礽生所恭,祖孙相继为族长。自孚至所恭七世矣,历岁三百,族众人繁雍雍睦睦,富而好礼。其子孙文雅,游庠序者彬彬济济,何世之多贤也。所恭命其子从保,由选贡卒业南雍修族谱以睦族人。请序于予,予深嘉之。
窃惟上古锡姓受氏,皆有爵者之子孙。然所以亢厥宗者,德之为本也。姚之受姓自虞舜始,三代以前远矣,勿论隋唐六朝以后。江南有姚,谱其世系,皆自吴兴始也。姚氏旧谱称其有讳僧垣者,仕隋,官开府仪同三司,封北隆公。僧垣生察,官散骑常侍。察生思廉,仕唐,官弘文馆学士,封丰城公。唐贞观六年,敕天下大修宗谱,思廉与焉。廉二子:长憕,次恽。恽八世为天明,唐僖宗时,官奉礼郎,出为闽侯县令,其卜居韶溪,数传徙莆阳,分二派,有裔孙徙漳州龙溪白礁里。讳琳徙潮阳、家古埕。潮阳有姚自琳兴孚始也。
所恭先生修谱时,琳以上概以远祖,阙疑不录,盖慎之也。姚氏自丰城公以下,著闻闽浙间,阙盛极矣。我潮古埕之姚,亦一盛也。昔周人之美君子也,言其保艾尔后,必本于德音不已。德音是茂,则姚氏之所以久且盛者,其先德可知矣。后之子孙,克绍丕基于无穷者,盖亦勉其德哉。
夫德莫大于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修谱。自宗法废而族散。故家世族所恃以培其本而联其枝,亲亲之道行者,谱牒存焉耳。是故伦礼正,恩义笃。充之以德,允之以民,抱物与者,皆吾亲亲之余也,谱可以不修乎?
所恭先生与予有连⑴,其子太学君为世讲,予重其有志于修谱也,故为之序首简。
时 宣德二年春在正月之吉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福建建宁府知府、致仕前户部郎中、邑人 陈季芳顿首拜撰
姚钟尧曰:
我潮阳姚氏族谱是七世所恭公和八世从保公父子创修的,请同乡陈季芳撰了这篇序言,时在明朝宣德二年丁未(公元1427)。
陈季芳,字以华,举练都人。永乐二年(公元1404)进士,授户部主事。永乐六年平交趾有功,升常州知府。服母丧后补建宁府知府。任职期间政绩著,官声好。逝后入祀邑忠义孝悌祠,新旧县志有传。
陈季芳提到:我姚氏受姓始祖是远古五帝之一的虞舜(舜帝);吴兴姚、潮阳姚氏几位直系先祖——南北朝梁、周国太医、吴兴武康人姚僧垣,“书撰陈梁”的史学大家、唐太宗朝姚思廉,侍宝郎、袭丰城郡姚恽,唐福建姚氏韶溪派始祖姚天明,潮阳姚氏始祖姚孚之父姚琳。
创谱时我们的祖先以为古埕姚来自漳州龙溪白礁里,直到明世宗嘉靖十二年癸巳岁(公元1533),莆阳宗人姚守埙(字睦夫,号蒙沂)“特抵潮会修,执莆旧谱,刊琳出于楶,楶为莆之九世,始知我潮之姚,出于莆之游洋。游洋者,由韶溪再徙者也”即是说,潮阳姚来自福建莆田游洋(今莆田市仙游县游洋)。
⑴ 原文不是此“连”,而是左“女”右“连”。《新华字典》、《潮汕字典》和《康熙字典》均查不到此字。《汉语大字典》P504可查到:音同连,义“连姻”、“亲婚”,表示连婚、姻亲关系。因此,所恭公与季芳公是姻亲关系。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