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历史纵贯线』领导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陈胜不是农民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9-19 16:41 标题: 『历史纵贯线』领导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陈胜不是农民 引子/ X) C+ _9 O6 a' @2 T
1 L d/ V" N% t9 z5 D. r* j& S* I) I 2011年2月的最后一天,我到芒砀山采访。8 h0 t3 J8 `5 v# K5 h, b
( }; A7 W; a1 Y% c
陈胜死后,就葬于芒砀山。 ^2 R4 J3 Q' J% j2 t. G8 X- y, }
: ]7 Y1 k3 z* Z! M( y
巍巍芒砀山,风起云扬之地,其主峰西南麓,陈胜王陵园就坐落于此。% m& h6 \7 y; s0 U
8 a' s& p1 E# S4 T 霏霏细雨中,芒砀山景区的罗帅经理陪着我走在山道之上。“都说芒砀山有秦汉遗风,这是很有道理的。从陈胜起,刘邦斩蛇、梁孝王陵都在芒砀山区,一脉相承。”罗帅领着我,蜿蜒走过,来到陈胜王陵园。 0 W" q( E r3 p, M8 K 6 ]+ h7 G' b. \9 a3 t. N# |( _# j
在陵区山门门口,安放着陈胜青铜雕塑。陈胜一手持剑,一手挥舞,非常威武。$ r# ~- m9 ?* K( |4 {, T ~
# _& B' x; B2 l4 i
罗帅告诉我,2005年9月,芒砀山景区对陈胜墓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将陵区面积扩大到两万平方米,到2006年的5月1日才对外开放。" e8 w4 F# H/ i' N2 k
# }& m4 W- Z T0 y3 A
现在的陈胜王陵园格外气派,足以和陈胜的王者身份相匹配。 4 P/ ~% q; g t3 j % ]! F" C4 b. d; ~1 X- u
走入陵园,山门两侧有一副隶书对联:“起垄亩以举戌徒,威扬天下,名垂天下。近小人而疏君子,孤家千秋,悲剧千秋。” $ ^! u: F4 c' ]) v8 J C: v 3 L. _( G/ }% i( W 山门匾额为行楷“陈胜王陵”四个大字,为河南省书协原副主席、著名书法家王澄先生书写。 & V: P9 ^5 e1 g) e ! b) @8 r2 P) v 整个陵园面南背北,从山门进去,过前殿、主殿,就是陈胜的墓冢。 2 W5 i2 ?- `# R* f* k% P/ C3 E$ u; \) \ ; B& m% }0 f$ d* s9 y1 w5 g4 s 主殿内,刻有省内诸多书法名人为纪念陈胜所撰写的对联。我仔细研读了这些对联,较为喜爱的是由郑州市老年诗词协会副会长杨嘉仁所撰的那副:“倡义反秦,六个月张楚纵横,烈烈初尝鸿鹄志。成仁启汉,两千年行香断续,悠悠长吊隐王灵。” ) Z, l5 W% ^& V8 q, \: x7 E 7 g7 ~* U N! |% W% S0 \ p4 Z l8 v1 b 陈胜死后,谥号为隐王。 - T( c! p6 }& z$ K" ^- R & |# P& j8 n# \5 J- |+ `$ J 《谥法》云:怀情不尽曰隐。 7 M& x; T" W0 U6 z 6 U; v, `* u5 b+ N 陈胜首义大泽,然功败垂成,身死小人之手,其位不终,但陈胜六个月的起义毕竟承前启后,一个“隐”字可谓涵盖陈胜一生的贡献。 ; A9 D) F X4 S9 X) J ! I/ ]# k8 o( _- p
鸿鹄之志无须过度拔高 x/ } \ D8 F3 [# Y: Y% f
# j# S6 I4 r& |3 C
从山门进入主殿,殿内是十组雕塑与图画展示,内容为陈胜的生平事迹,分别为:辍耕垄上、鱼腹帛书、篝火狐鸣、揭竿起义、攻克陈城、主力西征、恼杀同乡、倾力守城、惨遭杀害、长眠芒砀。 9 Y$ z f8 t1 U2 ` , i7 C9 q0 m" r L7 ?
我站在“辍耕垄上”的图画前仔细打量,依稀记得教科书中的插图也大致如此:田间垄上,陈胜和一帮农民畅谈。主角当然是陈胜,周围的一帮泥腿子兄弟都在聆听他非常有名的两句话“苟富贵,勿相忘”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W4 S3 s' W& A7 [! O+ g0 ^* { / o! B2 `+ p* P4 z, F 这也是《史记》中留给我们的励志故事之一。 C" f2 _# T& N& x+ d) ~ 3 f) N& [- ^- n# C
对于陈胜,我是很仰慕的,但对于这组故事,却有自己的一些看法。4 s& {5 s, W( V) I4 D6 N
, b( M' n/ g* z" R: O
读到陈胜的“垄上之叹”,人们总是要把这两句话拆开来阐述。把“苟富贵,勿相忘”与陈胜后来杀同乡相对比,以此证明陈胜忘本;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则用来证明陈胜自小胸怀大志。$ I _) @# V- v `) B) U! T
) S" V' v: C- x- Y 陈胜真的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吗?我怀疑。0 p; T& r- S2 x0 n( i- X& r
; n, o$ k+ O) Y4 g' k) J z& p
《史记·陈涉世家》是这么说的: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X0 G# E' p; u% T8 i( X* L+ u 0 a6 P4 z4 t- |* V# k& m) i1 o! f “苟富贵,勿相忘”,是陈胜在垄上耕田之余发出的感慨。勿相忘,意思是大家不要互相忘记,但考虑其时语境来看,总觉得陈胜此话更多的意思是你们别忘了我。如果陈胜早已胸怀大志,那应该直截了当地说:“等我富贵了,绝不会忘了你们这些穷兄弟。” + E6 G8 \! s+ e9 _" g: W * {* F. F c2 b+ Z4 |
仔细品味陈胜的胸怀大志,总觉得这种理想离“鸿鹄之志”似乎还有点距离。陈胜的“鸿鹄之志”并不是后来轰轰烈烈地打响推翻暴秦的第一枪,而是“富贵”而已。* X3 R& q" k, x) q
8 t/ {+ @9 q @' F1 x( o/ G 但因为后来的壮举,陈胜的当官发财梦被拔高了很多。平心而论,陈胜那时的梦想不过是做个有钱有势的人,并没有到达拯救天下农民的境界。 2 j& {/ A2 _+ D ' A; \( o. Y8 S. K 如果陈胜要求“富贵”就算是“鸿鹄之志”的话,那刘邦和项羽见到秦始皇出巡的皇帝派头,一个惊呼:“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一个叫板:“彼可取而代也。”岂不是超级鸿鹄之志?- L0 H* {8 ^4 i- }! q1 k
" H7 @# U" {2 A& M 坦率地说,陈胜年轻时只是一位很有想法的农民,相比其他只惦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友,他有“富贵”之梦,他敢想,后来敢做,这就足够了。 3 U$ \9 R6 u. Q: ?3 s / ?7 Y1 }1 F3 i- ]
过分地拔高这位农民,恐怕陈胜自己也承受不起,尽管他后来当了王。5 V" ~) [- B/ u8 W9 M
: q* U) J' U) p$ ~* a$ h 陈胜是贵族后裔? 6 ~. m, S; O. j( I( {+ q2 [ * I& C0 t7 A, r. m, `1 C5 k& O
既然陈胜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后人谈起陈胜的身份,都会不自觉地想,陈胜当然是农民了,司马迁就说他当过雇农。/ Z7 G7 W'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