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是为了修谱,而修谱是为了流传。关于如何寻根和如何修谱,我认为要掌握如下5大要领:
1.明白修谱意义;
2.认同家谱价值;
3.学习修谱常识;
4.了解家谱内容;
5.掌握修谱步骤。
1)寻根留本。
古人云:“谱,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到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修谱一是可以帮你查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是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是他们的先祖,将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2)清源备查。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们祖先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比如,你要知道本族由来、远祖世系。你要知道老、新派别,可查老新谱表。你想给自己的子女取个好名字,你想了解本族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功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一套谱书在手,家族情况都有。
3)增知育人。
谱书中有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本族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是学不到,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及子孙后代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4)血肉联情。
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时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一个人走在外,路人不如乡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5)承前启后。
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幸万苦创业、育人,为本族、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都凝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6)敬宗收族。
古时祖先对撰修族谱意义高度概括为“敬宗收族”。“敬宗”当然是尊敬祖宗,“收族”,除有不遗漏每一个族人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体族人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团结全体族人,使大家处于同一价值观念之下。
1).家谱的历史价值
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几十年前,史学大师顾颉刚认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入公认的官修正史,由于种种原因,自今论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学,当于二十五名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前代所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当然,顾颉刚所说的“忽视”状况现在已有改变,重视家谱史料价值的学者已日渐增多。作为史料价值,要在求真求实。尽管家谱修撰早有“信以傅信,疑以傅疑”、“循实记载”、“置诸阙疑”等主张,但是,出于种种家族利益的考虑和显耀门庭的诱惑,谱学界的伪俗之风在每一朝代都存在,因此,用家谱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伪,不可全信全疑。
2).家谱的文化价值
0 s% ]$ F6 G1 p F9 k: K家谱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应该著重考察谱牒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现象、规律、社会影响和作用。谱牒文化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全用史料价值的标准来要求它。比如攀援历史名人为始祖的现象,从历史价值的角度考察是不可取的,但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它又往往起了名人效应,凝聚、鼓舞族群的作用。又如同宗共祖问题,从历史的真实看,任何一个姓氏,其来源都十分复杂,历代改姓、赐姓、冒姓层出不穷,欲求血缘的绝对纯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今天的谱学,既要重视历史价值的开掘,又要重视文化价值的开发,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更要注意发挥家谱在凝聚社会群体,增强民族凝聚力,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振兴中华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1).为什么要修谱?
2).一部完整的家谱具有哪些体例要素?3).修家谱的准备条件有哪些?
4).如何成立修谱委员会?
5).修谱委员会负责的工作有哪些?
6).如何收集资料?
7).如何筹集修谱经费?
8).如何选择修谱公司?
9).数字化家谱有哪些优势?
1).为什么要修谱?
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修家谱。”中国人百善孝当先,寻根是人的天性,通过修家谱,有助于提升家族的凝聚力,维护团结,增进各个家庭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加强沟通,促进家庭间的互帮互助;了解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修谱可以弥补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所涉及不到的内容,通过家族、家规、凝聚力来解决很多问题,可以发扬传统尊宗敬族的传统伦理美德,给后代子孙提供血缘寻根的线索。
4 C3 \+ o% Z' X- M
2).一部完整的家谱具有哪些体例要素?
谱名、祖先像赞、目录、修谱名目、谱序、凡例、恩荣录、谱论、姓氏源流、字辈排行、家法、世系、传记、风俗礼仪、祠堂、坟茔、族产、契约、艺文、领谱字号等。
- l0 Z- B! W- F( @- G3 S2 U
3).修家谱的准备条件有哪些?
修谱组织及经费、相关家族资料书籍及文稿、入谱人员登记表。
* N- v0 n6 c. w$ ~1 k
4).如何成立修谱委员会?
A.家族内部召开筹备会议,统一思想,选举负责人;
B.由家族成员中有影响力,威望,各支联络人及热心宗族事业的人员组成修谱委员会班底。
5).修谱委员会负责的工作有哪些?
A.确定以主编为首的编辑班子;
B.筹措经费,并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
C.组织协调普查工作;
D.确定家谱格式;
E.汇总文字、图片资料;
F.组织审查族谱草稿;
G.联系修谱、制谱服务商;
H.圆满庆祝发谱活动。
& o F& {, K: b, E! ^( S; _
6).如何收集资料?
A.发布族人修谱倡议书;
B.填写家族成员信息登记表;
C.利用旧谱资料;
D.从正史、方志、文集及其他书籍、文献中抄录资料;
E.利用诗文及各种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
F.通过互联网络收集、补充资料;
G.辑录族族人所撰诗文及其他文稿;
H.辑录与族人有关的其他材料;
I.辑录族人墓表、墓志、墓铭等材料。
J.参阅户口登记及普查旧档案。
& E& e) q: `5 B9 j
7).如何筹集修谱经费?
修谱的经费一般是来自入谱的男丁,都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款项,其中还有一些族内有钱的成员的捐助。
8).如何选择修谱公司?
在家谱资料收集完毕后,如有必要,可决定是否与修谱专业者合作。家谱资料交给修谱公司后,会与修谱公司经常沟通联络,校对稿件,当排版完成后,修谱公司可以代为用户寻找印刷厂或与合作印刷厂来制作家谱,包括出片,校对、印刷、装订、运输。这期间修谱公司会与印刷厂沟通、校对和跟进印刷制作的过程,而节省了用户的时间。
修谱公司具有该领域的权威性;丰富的修谱、制谱经验;优秀的印刷合作伙伴,这样在查询资料、校对资料、制作排版、印刷装订过程中避免出现问题。
所以用户在选择修谱公司最好能够一条龙服务下来,这样省去了双方不少精力和时间。
/ N$ F3 b9 R- V; \. Q1 K. D
9).数字化家谱有哪些优势?
参考与利用相关族谱的编修体例及资料内容,对寻根和修谱带来很大的益处,但是传统的中国族谱文献,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便,如数量庞大,卷帙浩繁,繁体中文、典籍分散、标点断句等等,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最新的网络科技传输资料,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寻根与修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除了印刷的传统纸本族谱外,家谱数字化,建立电子家谱可以节约纸本印刷成本,方便资料传输与分享,资料内容增修易行,复制备份增加资料保存安全性。
回复 姚广南 ) c/ I4 Q3 o4 b# R' p7 Z% ^# S: d
# S& f3 F8 ~# X
您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您还在线的意思。$ [; o- T% }: S
姚伟彬 发表于 2012-9-7 01:18
1).姓氏源流;
2).堂号;
3).世系表;
4).家训;
5).家传;
6).艺文著述;
7).家谱图像。
1).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2).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3).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呢?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 才是最为重要的。
4).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 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A.注重家法、国法
B.和睦宗族、乡里
C.孝顺父母、敬长辈
D.合乎礼教、正名分
E.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5).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 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6).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 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 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 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 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 得以流传和利用。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7).家谱图像。
家谱之体现,能和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 为副,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A.老照片
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B.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
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C.风水图(祠堂图、墓图)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D.故居/村庄图
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1)成立修谱机构及确定修谱主持人
凡一个家族准备新修或续修家谱,首要的工作就是成立修谱机构。修谱机构通常称为“×氏家族修谱理事会”(或委员会等)。其次,就需要确定修谱主持人,由修谱主持人全面负责,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修谱工作。
2)登记入谱的准备工作
登记入谱是决定修家谱之后就要开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此项工作按以下要求办理:
A.分发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统一印刷而成的,与《家谱》配套使用的专用底稿纸,将每一房人、每个家庭的成员全部正确的进行填表登记。
B.确定始祖。
C.确定修谱的范围。
3)整理、审定家族成员入谱登记,使每个入谱人员的填写情况都正确无误后,即可正式填表修谱了。
4)填表修谱前的准备工作
A.确定填写谱册的人。
由于《家谱》填表方法简明易懂,填写人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即可,只要认真细心、书写工整、责任感强就可以胜任。
B.墨水最好使用炭素墨水,以保证字迹永不褪色。
C.所有文字资料已准备好“家族成员入谱登记表”已全部收回并经整理审核无误。由修谱主持人组织人员拟定序、凡例、先世考、个人传记…有关文字资料已定稿。
D.将已定稿的基本文字部分,以及家族成员的生平传记,和家族大事记等文字记叙部分抄写在谱序、源流、凡例和生平传记、家族大事记、家族荣誉册等表式中。将家族成员个人情况、血缘关系情况分别填入家族名册、世系表等表式中。
E.如家族人口多,分支多所需要的谱册套数较多时,则可以依照已修好的第一套家谱作样本,可由一人或数人填写复制所需要的套数。
F.如所需谱册不只一套时,必须在每一套谱册的内封页右上角空白方框内填上每一套谱册的编号,并将每套谱册内的“第几次修谱 套分存情况表”分别填好。
G.将修好的谱册,分发给每一位收藏家谱的持有人,妥为保存。至此,修谱这一工作即告完成。
姚双全 发表于 2012-9-3 22:05
1.明白修谱6大意义:- o% F& s9 C4 q. N! B& n
1)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 ...
姚双全 发表于 2012-9-4 10:538 K8 e! n& ]9 ^6 Q8 K
2.认同家谱两方面价值:1).家谱的历史价值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