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关于南安羌族姚姓的来源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y6102372
时间:
2012-8-10 10:57
标题:
关于南安羌族姚姓的来源问题
《晋书》上记载姚弋仲南安赤亭羌人也。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其后烧当雄于洮、罕之间,问题就在烧当上,烧当据《后汉书》记载为研的后裔,而研又是羌人祖先无弋爰剑的后裔,照这样的说法就是无弋爰剑也就是舜的少子的后裔,而姚思廉奉敕撰《姚氏世谱》说西汉姚平七世孙信之长子姚逄,字得仁,累官获羌校尉;因出使匈奴被拘,滞留未归,遂为赤亭姚氏之祖,姚思廉的年代距离五胡十六国仅有2,3百年,说的应该是事实,我大胆的发出猜想,南安姚姓来源有二:一是烧当后裔,一是吴兴姚氏后裔,至于姚弋仲为什么改姓我猜想,是因为他们是羌族,当时属于戎狄,被汉族歧视,当时少数民族大都自称自己祖先是华夏正统,如鲜卑宇文部,他们自称是炎帝姜姓的后裔,慕容部自称是帝喾高辛氏的后裔,拓跋部自称是黄帝姬姓后裔,再说姚逄跟弋仲之父轲回同时代,都是三国时代,则弋仲非姚逄之后,参见姚智远、徐婵菲:《姚姓的起源、衍变及播迁》,载2005年第5期《寻根》)。本人是南京人,我猜测很有可能是羌族姚氏,因为晋书记载刘裕灭后秦后将姚姓余宗迁于江南,我想江南太大,又仔细的查了《魏(北魏)书》上面明确的记载刘裕徙姚姓子孙于首都建康(南京),族中兄弟和各房叔伯的长相有的很有西北人的粗犷,不过苦于没有家谱验证,南京姚姓应该算蛮多的,不管是市区和郊区,很多地名都以姚命名,比如我们附近的大姚和小姚,姚村,姚家,我猜想刘裕迁徙的主要是后秦的部分王族以及手握军权的姚姓大将,这些姚姓大将并不一定是姚弋仲的直系后裔,而是姚弋仲的叔伯的后裔,如姚苌的堂弟姚常,史书上明确记载,迁徙的目的跟汉朝迁徙齐国,楚国王公贵族到长安的目的一样,就是便于控制,防止叛乱,以上是我的看法,不知各位姚网仁兄有什么看法,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谢谢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2-8-10 11:22
学习,并继续关注。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0 11:53
"字辈有:立修家传志,吉德福寿广,永远发大长" 这是你族的字辈吗?你们有族谱吗?
- n% h9 n: Q1 w! ]' Z; Y0 V
' j, k0 |4 M3 H/ {
姚智远、徐婵菲,《姚姓的起源、衍变及播迁》,载2005年第5期《寻根》 《寻根》是内刊还是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两著者姚智远、徐婵菲是什么人?
作者:
y6102372
时间:
2012-8-10 12:58
回复
3#
pszyyao
是的,我们没有族谱,那两人我也不认识,这个资料是我在介绍姚姓资料中看到的,应该不假,姚逄在吴兴世系中的确是姚信长子,年代在三国时代,这个可以看一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5d190101014kb3.htm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2-8-10 13:1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2-8-12 09:54 编辑
i3 w( A' p0 A/ x& O! ^/ y- X* u
7 q$ ?% L `; J7 u- H8 H) i1 K! v
字辈为"立修家传志 吉德福寿广 永远发大长" 的南京宗亲也曾考虑同样的问题。我与他交流过,很难有结果。少数民族,一个亡国的宗族,年代这样久,特别是少或无文献,可能找不到有关的族谱,难。
$ s% G* e+ [5 ?/ R
# F$ w' e7 _, C& E( k
姚智远、徐婵菲是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历史和考古专家。
作者:
y6102372
时间:
2012-8-10 15:37
回复
5#
pszyyao
& J2 n+ g( B: E% O3 D, q& _
5 |4 ^( y& B) {$ E0 Y9 u I
' f4 P' m$ U3 U* i% |
教授,你忘记了,我就是那个与你交流的南京宗亲,我知道发了得不到结果,但是我想把我心里长期思考的问题说出来,正如你所说时间太久了,很难搞清楚,也许以后能找到相近的同支族谱,那么来源问题就搞清楚了
作者:
姚月圆
时间:
2013-6-5 16:19
"我猜想刘裕迁徙的主要是后秦的部分王族以及手握军权的姚姓大将,这些姚姓大将并不一定是姚弋仲的直系后裔,而是姚弋仲的叔伯的后裔,如姚苌的堂弟姚常,史书上明确记载,迁徙的目的跟汉朝迁徙齐国,楚国王公贵族到长安的目的一样,就是便于控制,防止叛乱,以上是我的看法,不知各位姚网仁兄有什么看法,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谢谢"这也许是其中之一,河湟地区一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一带)一榆眉(今陕西千阳一带)一+ 关东清河(今河北枣强一带)一江淮一河洛一河东一关中,辗转几个省应该都留有后人,只是时间太久了不好考证
作者:
y6102372
时间:
2013-6-8 19:53
回复
7#
姚月圆
" L+ I. \/ k4 H
4 H4 S3 K* q6 i; Y; p
; R+ e7 n, |, P3 v: ]0 e' N
恩是的,现在的姚氏家谱都是吴兴姚的,没有一部记载南安羌族姚的,也许以后会发现,我期待那一刻,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羌人姚氏后裔在汉族大一统的封建时代不愿意高调说自己祖先来自西戎羌人,从唐书对狄仁杰的祖先是后秦羌人狄伯支讳莫如深,百班遮掩,一笔带过中可以略知一二
作者:
小姚杰
时间:
2014-5-8 16:29
本帖最后由 小姚杰 于 2014-5-8 17:54 编辑
' M l6 f7 g/ ]4 w8 D* w3 \
y6102372 发表于 2013-6-8 19:53
( P8 O0 f& ^: U1 j) z( `; w# w
回复 7# 姚月圆
# F8 t: \6 u1 ]9 R4 r6 F4 v/ H1 E
! p# f- @5 v. [9 ^
这也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不应是主要原因。说起来可能是一个大课题!
Z" i$ ]) H+ g# q
1、现在以大正统自据的汉族,在汉朝之前的众民族中,未必受到“追捧”,甚至被“征讨”战败臣服,被鄙视称奴。昭君入胡“和亲”的感受也可借做注脚!况魏晋部分政权旁落外族,相信“猎人不会膜拜猎物的!”
% V' O9 k9 w) }8 N5 Q) M
2、汉民族也是在长期融和的结果,直到现在还在融和状态,称“汉”最早不过汉朝吧!在其后三百年还处在大融和时期的北魏,少数民族(过去未必是少数)在那个相对闭塞的社会环境里对孰优孰劣全民掌握面不会太大的,也不会那么自卑,直到现代也不是全部成为汉族么?不能定论的悍群姚秦人是汉还是羌,不能急于作论!如果姚弋仲是“自称姚”,那么当时姚族中谁人令其如此膜拜呢?
" c% U2 p( T u2 T
3、望郡孰定?何时定?依何而定?值得研究!
6 \9 S$ \% d6 n) `( L2 Z
4、南安长期地处战争缓冲地带,应是其地土著人不见的一个原因,而后来的老先生记叙姚谱时据典因循,可能是另一主要原因!
5 C. Y' `$ ^+ |3 n( E$ Z
5、兵燹、移民等其它原因不可忽视。
& M. `& B5 Q3 S- V3 g
作者:
河南姚树江
时间:
2014-5-8 22:46
期待高人搞清楚“南安姚”的传承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