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南京桞树湾: 云南汉族人几百年的乡愁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1-10 16:54
标题: 南京桞树湾: 云南汉族人几百年的乡愁
南京桞树湾
: u W& J( C3 h* _云南汉族人几百年的乡愁' \2 z" v) G! `4 x' T
3 D3 J. Q: l5 A7 ^
/ V4 Q9 g2 Y" R' Z5 l3 P蓝旗街是一条河6 G% \5 d5 g" ?( _" j1 X2 s
这是个蓄谋己久的题目,很大一个原因是对于很多南京人来说“蓝旗街"是个再也熟悉不过的名字,也是一个今天看起来很普通的地方,包括生活在这条街多年的居民本身在内。( }# _, ?0 H/ O; h
现在,我们就想告诉你一个你们所不知道的“蓝旗街"从御道街、五龙桥、午朝门、大阳沟、光华门、蓝旗营、石门坎、大校场……这些典型的老城东地名不难看出,这儿曾经标注了一座千年城池的历史大坐标。而今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城市居民对于这被尘封经年的历史,仿佛一概不知,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无动于衷。0 B' G/ [5 o8 h0 J: p
因为偏居城东南一隅我们错过了太多的发展,这些年城市中心在向西、向南、向北偏移,殊不知恰恰是在这里昔日的流光,富丽,却变成了今天被遗忘的角落,莫非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缘故。
8 d- X* {7 b5 j6 C# J6 x 1644年清朝政府建立时,将北方满族人移民到南京,住在明故宫御道街一带,清代满族的军队和户口编制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 g+ p. |& ~7 Z4 U' [ `5 ^ 御道街一带曾经改为驻防营,顺治后又分驻满州八旗,成了军营用地,蓝旗街因是正蓝旗衙门所在地而得名。而比蓝旗街得名之时的想象中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繁华更为复杂的是明朝那些事,单从蓝旗街这一带距离明故宫、午朝门这么近以及周围城墙和大阳沟的护城河道来看,可见当年这里是怎样的一番情境。特别是这里至今都隐藏着一个己经陌生的地名。8 C7 j0 d9 ]3 k9 O1 W# l8 K
原来在明故宫内的这条御道周边即今天的蓝旗街一带都属于皇城禁地,驻防的军队和生活的皇亲国戚构成了当时的居民皆是贵族。这里曾经就叫“柳树湾"南京市地名办对柳树湾进一步的资料整理显示柳树湾本为一片地方名字己经废止,位于南京城东南隅,明皇城东南边是如今的蓝旗街、光华东街西口这一带,柳树湾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地处大阳沟河湾处当年种了许多柳树而得名。
9 ^7 p- {6 j# y/ f- H2 @) k7 z 据史料记载:1368年正月,朱元璋定都南京,正式建立明朝中原虽己平定,但云南地区仍然拥戴元宗家室,于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发布远征云南诏令,先后发兵30万人,分批次从蓝旗街一带迁走10万人到云南移民戍边,史称“土流井治"移民实滇,开发生产这就是明朝大规模移民入滇的背景。! o! F4 x* r" c9 F
如今,600年过去了无数移民后裔都还能清晰道出他们的故乡南京柳树湾,这个地名虽然消失殆尽,但是他们的乡愁依然存在,每年还有云南汉人回乡省亲,亲人不见,唯有落叶对根的思念。同时也希望这镌刻的些许文字能唤醒那些漂泊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南京人的故乡情怀。! O6 _6 }* _3 _% _# p* E
(1)+ c6 M P" M3 Y0 f, L" W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1-10 16:57
再说南京栁树湾
8 R' i' m# M/ Y% O B$ _5 D+ o, K% d
1983年秋天,云南省弥勒县政府给南京市政府写来一封信,说他们那里有许多汉族同胞称先祖是从南京柳树湾迁去的,恳切要求能帮助查找柳树湾,信中还特意提到“高石坎”字样。% }) v3 S& C8 c) |" k4 E
& |& q3 Z M( W$ Q6 f
南京市政府立即动员有关专家反复查阅了解放前后各种图籍史料,并无“高石坎”的地名; 只是现在城东南有一处叫“石门坎”。
' Q$ C4 _# A& K* P8 s6 h2 \" }+ R/ u
石门坎是否是高门坎呢?如果是的话,柳树湾应在其附近地段内。专家们一方面继续查阅史料,一方面到石门坎至明故宫一带实地访问踏勘。后在明故宫的遗址上看到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年九月初九立的大石碑,这块碑的一段碑文帮专家解决了难题。9 k: v- ]' E. M$ L$ E
; \0 q! a. {) f' g2 O! K3 C
碑文曰:“看得疏通沟渠,乃王政要务。除十三门内大小渠陆续疏通外,惟洪武冈囗(以)东,从囗囗关首不北东城兵马司门首下北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等处过西下各沟,向来不得下流之处,所以虽经疏浚,水仍不。"
* X* E1 q/ G Q8 i从这段碑文说明:柳树湾的地名在明代确实存在而且就在明故宫城附近。于是专家们又查对了《明宫城图第十》上面标有“东城兵马司”“太医院”。将碑文与宫城图一对照,说明柳树湾的位置原在城东兵马司与太医院之间; 与现在的石门坎相去不远(筑城后由城墙隔开)。至此明白 “高石坎”应为今“石门坎”,柳树湾即在今天的城东南角。
0 z5 \8 U3 G; V
3 w! f2 e: V# O& c6 t" K0 l! y金陵旅游网还有一篇文章提到:在南京一次学术座谈会上,南京史学界的人说:明故宫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立的石牌,碑文中有柳树湾地名的记载,也就是说在明代确有“柳树湾”地名。
' H d9 s$ L L1 _" ^$ ~/ m& `: _
9 _- A+ Z% y4 N: C4 ^8 I3 K6 B从南京的水道资料及《明应天府城内坊厢图》对照,柳树湾的位置应该在“标营”“太医院”“大中桥"的区域内,在当年太医院的上游,东城兵马司的下方,即今天南京市的蓝旗街,御道街一带。云南的祖辈们流传下来的“高石坎”实际上是一种口传之误,现在该处称作“石门坎”。1 ~* I0 {/ j: w6 r
(2)
4 g) ~4 u8 ]9 a/ U+ ~8 ~1 E3 N2 F/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1-10 16:5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2-1-10 20:33 编辑 , J9 o" t" o7 N( n( z
pszyyao 发表于 2022-1-10 16:57
) u# Q) v4 i) R1 X1 F' V) `# n再说南京栁树湾
; Z# C& j$ Y! \4 y1 Y& P9 |8 U" w/ H( s& H
1983年秋天,云南省弥勒县政府给南京市政府写来一封信,说他们那里有许多汉族同胞称先祖 ...
' I/ ?# j) K$ B) H8 [明代南京柳树湾今址图
& |5 y" D4 `. v7 a6 T2 }清代南京蓝旗街今址图. b0 w; t+ ^: X
x0 E! y. I i, x z' M# e* u
9 z1 M$ p& K: ]
2 Q$ e: @ v* Q) t
7 N9 ]' @0 c* W1 N9 J+ e2 d3 N, e) R9 ~
: r7 T- u# ?& X, S9 }4 X! T
' Z+ L2 T; H; U8 f+ t/ ?& G. t% s- q" x
# m# [! @ p5 F; C9 l7 t
/ p+ ], m. U! p k7 H
- G$ H2 Y+ d2 I' s$ ^ v% \
/ w6 I( Q9 _6 D/ X; V" R+ d$ f. a- P
: ?6 e/ E# I8 B1 e
; E( s, r" r2 I3 w* X+ P
- e/ F7 [# r: b% B8 N% @
2 t) O3 `; E) I3 G b7 E: X
/ n4 g( U+ n# E# ?: V. q' V/ z& ~% M$ w$ B- c
/ _* j% C: J( Y% ]0 r5 Y, m
4 o% D. n$ a" \2 u& h& v
# l7 n$ D7 ~! e7 f: H9 y$ J
4 R% U! d2 T0 P9 r- f* o: \ d6 r9 ]1 O# x
3 q, f, V* H! t8 }$ e
9 E, a# U) P* Y0 w2 j" Q0 ]# _
' w- i& o( F' n t f
(3-完)
8 p) B. J! A8 K8 l, a5 A1 P9 A8 v" n' m1 s! M9 w) }! e% x
$ A# D6 a$ v# t* ]
-
微信图片_20220110201801.jpg
(61.28 KB, 下载次数: 51)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1-10 17:01
6 j) v e9 G; F; o3 O% y. @. E0 ]; o@南京姚志军
% n, Q* k1 u4 V5 ]$ O& H4 h$ G/ U 谢谢你提供了全面的图文并茂的南京柳树湾资料。
# X- Q) X( R% V2 p 南京柳树湾:云南汉族人几百年乡愁地,就像江西洪洞县的大槐树。; e5 {9 U; M1 c4 u; F. S* b5 @# M/ n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1-10 20:40
7 b+ a% ]+ k- m# q2 d4 E9 M6 [
为什么明代南京柳树湾是600年来云南汉人的乡愁?
0 I1 d+ u+ x! k4 ?
" H1 Z8 u4 M! ^8 Z 据史料记载:1368年正月,朱元璋定都南京,正式建立明朝中原虽己平定,但云南地区仍然拥戴元宗家室,于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发布远征云南诏令,先后发兵30万人,分批次从蓝旗街一带迁走10万人移民到云南戍边屯田,史称“土流并治"移民填滇,开发生产,这就是明朝大规模移民入滇的背景。# r ?7 X8 k \( r
如今,600年过去了无数移民后裔都还能清晰道出他们的故乡南京柳树湾,这个地名虽然消失殆尽,但是他们的乡愁依然存在,每年还有云南汉人回乡省亲,亲人不见,唯有落叶对根的思念。同时也希望这镌刻的些许文字能唤醒那些漂泊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南京人的故乡情怀。. y. }9 K0 d* R6 U
2 S: `& W9 V; I' g7 K5 ^& [' P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1-10 20:46
pszyyao 发表于 2022-1-10 20:40
1 r7 [5 |$ _! W c: M为什么明代南京柳树湾是600年来云南汉人的乡愁?1 J C! o5 @2 c1 R
0 i1 s1 L5 A. K+ K: T 据史料记载:1368年正月,朱元璋定都南京,正式 ...
) Q' } J0 a% o2 A2 p/ H
云南汉族人与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
走遍云南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询问云南的汉族人来自哪里,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来自"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对于云南的汉族人是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的传说,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和定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祖籍关系讲,现今居住在云南省内的汉族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南京地区。因为从云南汉族人与南京人风俗习惯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就连弥勒县的汉族灶台灼力样和装饰花纹,都和今天的南京郊区农民的锅灶相似。 关于“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
明应天府,今南京市。
云南通海《王氏家谱》载:“始祖名孜伯,原籍南京,世居高石坎柳树湾竹子巷”。现在南京已无此地名,只是城东郊,过去明故宫的东南面有一处历史上叫“石门坎”,与“高石坎”地名接近。
现在明故宫遗址前,有一块明万历四十九年九月初九立的大石碑,上有柳树湾明确记载:“看得疏通沟渠,乃王正要务。除十三门内大小渠陆续疏通外,惟洪武冈以东,从口口关首,下北东城兵马司门首下北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等多处,过西下北各沟,向来不得下流之处,所以虽经疏浚水仍不行。近从东长安门水关外水池细加阅看得以沟洞,乃下流也……”这一段碑文说明柳树湾地名明代确有,而且就在标营——太医院——大中桥一块弧形区域内。按照这个线索查阅南京水道资料及《明应天府城内坊厢图第十一》,在大中桥东南方向标有“柳树湾”,明朝廷的六部(吏、户、礼、兵、工、刑),除刑部在太平门外,有五部和东城兵马司以及太医院都集中在明故宫的东南角,而柳树湾的位置是在太医院的上游,东城兵马司的下方;也就是说,在明故宫东南角,即今蓝旗街南端一带,柳树湾所在的位置,正与今石门坎处于一个地段。因此,“高石坎”即“石门坎”。
明代的柳树湾是位于皇城前的宫禁要地,是中央行政机关所在地;又是羽林军的兵营,例如,随沐英征滇的金吾前卫、羽林左卫都曾驻过柳树湾,羽林左卫曾担任过南京天地坛的守卫任务。公元1388年2月,马烨率秦府西安护卫军33000人屯云南,其中有2264人是从驻柳树湾的羽林左卫补充的。洪武后期,许多中央机关建在柳树湾,官吏中有因罪遣戍云南者,亦在所难免。
明亡后,清朝将柳树湾一带一并划入八旗的驻防城内。明代标营营房被正蓝旗、镶蓝旗占用,因此留下了今天南京蓝旗街的地名,云南人中原籍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的后人寻根只能是这里。所以,姚氏家族的祖先迁徙云南亦应与此历史事件相关。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1-10 20:49
pszyyao 发表于 2022-1-10 17:01( U; @6 f; p4 P1 W# a4 Y
@南京姚志军
- B! K3 b3 o8 o" g0 ^% O* D6 t5 H& A& d 谢谢你提供了全面的图文并茂的南京柳树湾资料。
) t6 a7 ?" e- v5 } 南京柳树湾:云南汉族人几百 ...
6 K, h, t7 L$ z5 N1 J& P* g: ^6 Z
明南京兵部位于哪里?4 S5 c! s3 C& }8 r
1 \/ P9 [/ Q- S0 J2 N* [
《明应天府城内坊厢图第十一》,在大中桥东南方向标有“柳树湾”,明朝廷的六部(吏、户、礼、兵、工、刑),除刑部在太平门外,有五部和东城兵马司以及太医院都集中在明故宫的东南角,而柳树湾的位置是在太医院的上游,东城兵马司的下方;也就是说,在明故宫东南角,即今蓝旗街南端一带,柳树湾所在的位置,正与今石门坎处于一个地段。因此,“高石坎”即“石门坎”。4 y' T0 _; C7 q" [7 r
( _5 i9 [% A) Z
@姚卫华yaoweihua v- {- O ~7 l# q3 R4 B
@江苏姚志军
+ i# |5 D- L7 M. @!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