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勍和姚炜的世次可以定论
[打印本页]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1:09
标题:
姚勍和姚炜的世次可以定论
本帖最后由 姚义宽 于 2020-7-25 22:34 编辑
1 ?8 q' x* i/ f, D8 [$ X
/ f D2 {) c. ]4 Z0 h
一、姚炜是宣业系第二十世、懿公第十七世孙
2 x- w. Y& p: n8 l. j1 s* N
姚炜《姚氏族谱叙》,洛阳三山《光绪己丑增修姚氏族谱》录文落款作
“二十世孙中丞行台陕西道御史炜”,渑池民国《姚氏族谱》录文落款作“十七世裔孙中丞行台陕西道御史姚炜”。《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中没有提到宣业公,也没有先祖代次的说法。说明元代时家族没有确定宣业公为始祖。渑池民国《姚氏族谱》所录《旌贤寺顷田记》落款有“十七代孙姚炜”,《重修旌贤寺碑记》落款有“十八代孙姚堉”,都是以懿公为始。渑池谷水姚起为在康熙四十一年续修家谱时,署名“裔孙姚起为”,说明尚未定宣业公为始祖。道光十七年西韩村姚氏家谱序言中说“以前治乱不一,名字失传,难以备述。今故尊宣业为始祖也”。渑池芦苇沟姚文锦在咸丰五年续谱时,以宣业公为始祖定世次,署名“三十七代孙姚文锦”。一九八○年代从三山村传出的《重修旌贤寺碑记》碑文抄稿,落款署“二十一世孙姚堉”,但正文中仍然有(止中丞公炜)“迄今十有七世”的字样。由此推测:清朝中期开始尊宣业公为始祖。炜公祭拜懿公并续家谱,所撰谱序原文应是写作“十七世孙”。洛阳三山光绪年增修族谱,尊宣业公为始祖,为了与宣业世系相统一而更改了谱序原文。
4 \3 P# I1 }8 l+ Z! P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1:19
二、勍公世次
l1 `% _* D0 t5 G3 ^
旧谱皆以勖公为炜公先祖,近几年家族史研究结论否定了这一说法。炜公堂兄姚燧给炜公父亲所撰神道碑《中枢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简称枢公神道碑)说,南北朝时期的齐朝以前,先祖世系断断续续列不全。梁、陈、隋、唐时期世系可以谱列,《世录》中有记载。从五代十国时期的勍公开始,家族世系为:勍-汉英-衡之-居政-景祥-企华-玢-佺-锜-渊(仲宏)-枢-炜。辽代乾统四年《大辽国故閤门袛候姚君墓志铭并序》记载姚企晖的先祖:“其始祖唐梁公讳元崇……曾王祖讳汉英……曾祖讳衡之……祖皇考讳居任……皇考讳景初”。辽代天庆七年《姚璹墓志铭》记载:“公讳璹……乃唐开元梁文贞公之远裔也。皇祖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吴兴郡开国公讳景祥。皇考太子洗马……弟曰玢,起复登州刺史、知东上閤门副使。”两碑相互印证了汉英、衡之、景祥、玢是崇公的后代,也印证了燧公记载的家族世系是可靠的。
6 v; `; x* j( g% b; t, m, w; ~
《旌贤寺顷田记》碑署炜公名为(懿公)“十七代孙姚炜”。炜公子堉亲自书丹《重修陕硖文献公旌贤寺碑记》,署名为(懿公)“十八代孙姚堉”。 按枢公神道碑记载,姚炜是勍公十二世孙。因此可以确定,勍公是崇公的玄孙,与勖公是同辈。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1:22
三、勍公出自彝公门的可能性大
* P- I M( ]# Z, S8 M+ b
崇公孙辈名讳皆加门框。彝公孙辈名皆亻旁,而异公、弈公之孙辈名为忄旁。目前所知,彝公曾孙辈勖、烈、成功、成则等人名字加力旁或刂旁,异公、弈公曾孙辈名则未见力旁或刂旁。由此推测,勍公出于彝公门的可能性大。崇公至勍公间的世系脉络仍待深入研究。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1:33
本帖最后由 姚义宽 于 2020-7-25 22:32 编辑
" W, e) z0 \# [& k( h1 ]
, {$ p; R6 O+ a( c
洛阳三山光绪己丑增修姚氏族谱姚炜谱序
7 U" k+ h& l; D. z1 s! p* u
姚氏族谱叙
4 I6 i4 ~" E6 e; _. E
/ c Q2 \9 T; g* U% Y0 g
尝闻古先圣贤有本始之论,此其说何也?吾将究其所自生,尤必朔其所自生者之所由生;吾将究其所自始者,尤必推其所自始者之所由始。所自生者,父母;所由生者,父母之父母也。所自始者,祖宗;所由始者,祖宗之祖宗也。窃思父母不可忘也,父母之父母岂可忘乎?祖宗不可忽也,祖宗之祖宗岂可忽乎?是知始生者,生生之源,百千万亿生生之所由出也。譬诸庶类,惟木亦然,枝虽万而蒂则一也;惟水亦然,派虽别而源则同也。况於人乎?况於人而可不知所本始乎?此木本水源之恩,人谁无之。而木本水源之思,又谁能有之耶?
& E2 l! p+ {1 h' a- p, m. r! b. F
余先祖文献公懿,父子祖孙历宦于陈、隋、唐,为社稷重臣,其盛德大业昭垂史册,余不敢复赘。但余奉命行台陕西,祭拜墓下,见祠堂颓圯,坟埏荒凉,赡田强侵,止有旌贤守坟寺一座,目击心惨。遂檄洛府,复给文牒,申励樵禁以遏匪人。仍令住持僧宗挥朝夕守奉。因询族众家谱何在。众言屡经改革,残缺失次。余幸以颠沛之余仅存一二,略书之以为后世知所宗云。
+ Y( G) K7 }+ X% H
元泰定四年春二十世孙中丞行台陕西道御史炜敬书于公署
( q2 U' |7 T' E
( i( o# |- h4 S9 L
与陕州民国姚氏族谱序言比l较,除有个别字差异外,陕州谱落款为:元泰定四年春
十七
世孙中丞行台陕西道御史
姚
炜敬书于公署
y7 \$ a( k5 ]$ D6 C7 S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1:37
本帖最后由 姚义宽 于 2020-7-25 23:43 编辑
/ L9 B' _; U2 q1 p: v. {1 L
x( i. g6 y5 L# K, U( a' S0 o
姚正己1985年主修陕州姚氏族谱中,复印了民国姚振华经理的姚氏族谱《重修陕硖文献公旌贤寺碑记》
5 \- r/ f0 H- D8 i
余以辨录故诣陕府。冒三暑,过崤陵,道经张茅镇,见一碣峨然于道。因曰:“唐相寺者。”询居民,则曰:“唐相崇,厥唯陕人。其卒葬于里也。去镇南不二里许,有寺曰‘旌贤’,以严守奉。”此其指道碑耳。时余怱怱就道,不果致奠去。暨十月辛亥,寺僧宗挥自旌贤寺来,持酒茗以告,曰:“惠昙传至于挥,十一世矣。膳田六顷有畸,金、元以来岁时无度,渐底荒凉。泰定四年春,文献公十七世孙中丞公炜,行台陕西道,谒墓下。感祖泽之涵濡,慨原由之漫漶,乃檄洛府,复给文牒,申厉樵禁。仍令宗挥守奉,以遏非人。今又十六年矣。”唯是乐石所派,载夫中丞之孚恭者,未有所嘱,敢起蒙以请仰。唯文献乃唐开元人,忠而无私,通而能谋。子文贞公,于玄宗初年启迪太平之治,上继房杜,贞观有光焉。其生荣而死哀,身没而道存者,果哉唐之贤相也。人言必百世祀。呜呼,崇岂直百世而已哉。如公者,开张此心,与天地对,所以神明其德,施于子孙者,迄今十有七世矣。中丞公又从而深长之,肆其祀,虽与天地并存,可也。伏念有唐诸陵含沫焉,岁时麦饭之祭无道,而问焉者岂少。悠悠文献灵山,一邱魅然独存。遣僧人从而守寺祀之,不与唐陵俱运同尽,自非懿彼遗德,没世而人不忘者,无能束人心于起敬起孝也。彼传名而秽行、人类而□心、多诬而忌人、自□而守用者,亦何于为□善耶。宜其殄死厥世斩然,而或不合者甚矣。心天难欺而人不悟也。嗟夫!姚姓系舜之后,自釐降以来,以迄于今,原非姚之甥也。一凡族于姚者,上述祖德不迷厥躬,人人如中丞之用心,无忘克甥,佛子杀字编天下也。使能或敬明德,以象其先贤,护惜膳田,无或窃负而走者。人人如宗挥之为佛子,无忘今日。世其不三代,人其不士君子之行哉。于是有可□者。若夫文献佐行业,先公世次,所以能大厥世者,一则具在唐史,一则开元三年胡皓之志碑在,无待重言不书。
' b i7 m. L; `' g" E5 T$ n
至正二年冬十月之后,从仕郎、河南府洛阳县尹、兼管本县诸军、粤鲁劝农事、知河防事令河俞焯记。
3 u; Q$ `+ R4 L% u. t
至正二年秋,朝散大夫同知安丰总营事,十八代孙姚堉书丹并撰额
! b) L% O! t* S9 U3 J
注:1、河俞焯,职务是洛阳县尹......知河防事令。我理解,沿河各县都有“知河防事”者,何俞焯是河南府管理黄河事务的“令”。
3 K" r K+ }: [
2、堉公职务录文错误,应为“同知安丰总管事”。管与营,很易录错。
o) Z/ r4 `8 S8 f5 w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1:48
陕州老谱中,碑文录文以姚炜为十七世,是指姚炜是姚懿的十七世孙。因为元代没有宣业系之说,宣业系是在清道光十七年之后才确立的。姚炜、姚堉在姚懿墓前立碑,当然要称自己是姚懿的几世孙。但是,洛阳三山修谱时,已经确定了宣业系,他们擅自更改碑文中的“十七世”“二十世”为“二十世”“二十一世”,以与宣业系相合,才产生了两地家谱记载的差异。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1:50
姚正己族谱复印的民国版《旌贤寺顷田记》碑文
& j( a9 N. ^* I$ ]$ u
- g! _ H8 S# Q$ k, w7 S7 R& [$ c
河南省陕州登己酉科举人辛璋撰文
* x5 u9 u4 K0 R) d, I. T
凤阳府颍州将仕郎佐致政吏目甘棠张暄篆额书丹
+ N/ v, e) Z8 ^& |
& @( E+ m; J4 d S
陕之东张茅镇西南隅不二里,有唐贤相旌贤寺一所。其地山明水秀,林木森郁。右二陕,左二陵,名山朝拱,涧水盘环。背依梨山葱岭,四山环绕,坚完吉善,诚为形胜之地。历代相传为唐人所创,有唐贤相姚公懿佳城。拜碑名题记,予拂尘读碑,始知源渊之所自矣。昔有虞唯舜,其姓唯姚,佐唐有大功,累官至嶲州都督。考以官历陕圻,遂晋家族于硖石镇东北重岗之曲,将以道德幽栖,高尚其事。殂殁藳葬于此。开元初,以持制追赠,始具礼葬焉。谥曰文献公。遂立寺,命僧惠昙严守,仍给膳田六顷,为香积厨资。泰定四年,裔孙中丞公炜,拜谒墓下,命僧宗辉守奉。传数十世,景泰年,河南大参隆睹公之茔,深为悼惜。虑其世远人亡,此地为强豪所并,乃立祠于寺门外之东轩,勒石为识,命僧人法顺守奉。天顺年,弘农指挥同知李弘谒寺,乏人修焚,存心乐善,推举僧人法鏸晨昏守奉。鏸,前郡守袁公裔孙,依祖于任,殂殁。命僧承元以来,百废俱兴,惜膳田,保茔□,岁时致祭,守奉卅余年。州牧辟之为僧正,命弟子弘睿克笃前业。其寺由唐、五季及金、宋、元以迄于今千百余载,其间有遭兵燹,而此茔依然如故。但寒暑屡更,门墙崩摧,殿宇疏漏,风雨所败,因缘既久。其不至梵宇倾圮,而神像朽坏者,几希矣。弘睿承命,慨然发志,不畏山河险阻,躬诣宝鸡山,择采良木,顺中流转运是寺,劳心焦思,罄竭精力,构工创建正殿廊庑山门,装塑圣像,金碧荧煌。倾者复兴,圮者复举。费出自己,工构于人。累代宗风,至此为益振矣。功竣落成,勒诸石者,自古为然。窃维惜礼所以存羊,爱甘棠即爱召伯也。后之贵游名宦,仰先哲而慕遗英灵者,可以义起。睿一介沙门,能追遗辙而为复兴计,乃僧中出表表者。而又冀后人传此绪于无穷也。因其请,是为记。
8 d+ p3 v9 g4 Y# d& }
荣禄大夫陕西行台中书平章政事十七代孙姚炜
" V% R+ g+ \! p4 k( P' d3 K4 k
朝散大夫签河南河北道肃政访事裔孙姚绂
' Q* ^ z" Q1 i% R6 k
明弘治十三年岁次庚申季夏吉旦立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2:01
孟州韩西村有两通家谱碑,载有《姚氏家谱引》。
7 f' w1 o1 f( F. g! Z$ h
姚氏家谱引
: u0 a/ W9 M) `& s3 a1 K
姚氏实始于大舜。舜本黄帝八代之圣孙,以其生于姚墟,故姓姚,号有虞氏。初耕历山,竭力事亲,孝闻天下。四岳荐于帝尧。尧赘以娥皇女英,始用为相,终以天下禅之。建极山西,主□□地,称圣君焉。在位六十一年,寿百有十岁,不以天下传子,亦法尧之传贤,逊位于鲧子大禹。禹封其后于虞而客之,作宾王家,□□于商,子孙未失国土。至商末失政,武王伐纣救民,天下归周。有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器用与神明之后,以元女太姬妻其子满而封之陈,是为胡公,赐姓妫氏。传之妫周,为楚所灭,子孙遂降为庶人,复易妫姓姚,亦有以国为姓者。东西两汉宦游甚众,至魏蜀吴争鼎时,遂留家吴兴郡。以前治乱不一,名字失传,难以备述也。以后传自父老,考诸史策,尚有可知也。知之而不有以记之,其不至与前此之失传者同一冺没几何哉。此谱之所以作,与所以尊宣业为始祖也。其意曰,前已失传者,势也。势,吾无如何也。犹□有未至于失传,则亦使其无忽忘焉,可尔。
! C- Z4 M0 o: ?; O) R9 o. ?
/ S3 C. t3 z9 R7 F
韩西村一九九七年的《姚氏家谱》载录的《老谱序言》:
) K8 j5 Y. l3 V7 v& i( W9 s
姚氏家谱,谱姚氏也。姚氏实始于大舜。舜本黄帝八代之圣孙。以其生于姚墟,帮姓姚。号有虞氏。初耕历山,竭力事亲,孝闻天下。四岳荐于帝尧。尧赘以娥皇女英。始用为相,终以天下禅之。建极山西,主治晋地,称圣君焉。寿百有十岁,任位六十一年。不以天传子,亦法尧之传贤,逊位于鲧子大禹。禹封其后于虞而客之,历夏与商,作 王家,子孙未失国土。至商末失政,武王伐纣救民,天下归周。有虞阏父,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元女太姬妻其子满,而封之陈。是为胡公,赐姓妫氏。传至妫周,为楚所灭,子孙遂降为庶人,复易妫姓姚。亦有以国为姓者。东西两汉,宦游甚众。自魏蜀吴争鼎以来,遂留家吴兴郡。以前治乱不一,名字失传,难以备述。今故尊宣业为始祖也。
1 F: J+ o, `9 \
始祖居吴兴,今至浙江湖州府也。凡三世至第四世,明略用多,每为物侪所忌,遂迁于陕州峡石东北重岗之区。第五世祖成母之志,遂迁于洛阳慈惠坊之里地。凡九世祖至十四世祖,能文章,明韬略,不欲见用,全眷流寓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柳沟村。凡八世至二十二世祖以避荐剡,乃复居于河南府洛阳县三山村。二十三世祖兄弟五人,长留三山,次复陕峡,三住津口,四寓巩土,五教襄城,谱册备详。(因观查不便,故依派序轴昭来许)
% @* j, w4 y' `" M: `: h! o
时大清道光十七年腊月既望谷旦
W5 x8 e7 s! O* ^/ I7 o9 H4 b
公元一九九七年三月复制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2:04
陕州姚起为《家谱序》
5 G: _* S* i6 V# k
" A. }9 v1 ?& `& X3 A7 ?
尝思人之有祖,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不追其本,则末何自而生。不溯其源,则流何自而出乎?如此,则木本水源之意,于祖宗而可忽乎?故余与族众同商曰:“吾族家谱自炜祖抄续以来,数百余年,今不抄续,再迁数世,使后世子孙欲追祖宗之本而不及,遡祖宗之源而不能,是谁之咎耶?”族众咸曰:“时则可矣,不容不续。”余遂约族众,问名讳,分支派,溯原源,不越旬而家谱续明。族众咸悦。
3 g; ^0 D: y% O. G" b
康熙四十一年正月下浣裔孙姚起为敬撰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2:06
陕州姚荣甲《续修宗谱序》
5 O2 u9 x& _1 P1 Z
0 W' V9 N% p& X# \8 @
吾族家乘相传已久,每经三二世一修。自四代祖文献公至于今,千二百余年,踵而修者不知更凡几手。然其初合而一之也,及其后则分矣,又其后则益分矣。唐季、五代、宋、元之间,支派之别不可胜纪。明洪武初,二十二代祖讳才,公后分为恭、宽、信、敏、惠五支,至是则各立一谱。支分为五,谱亦分为五谱矣。吾谷水村系宽祖后裔,迄于今又几二十余世。百千万亿合为一谱,前人之用心于此者,其苦已极。今欲仍旧修之,则支日繁多,兼有迁徙异乡无可稽访者良多,欲尽纪之,势有不能。余因邀族众而商榷曰:“今日者宗谱之修,合之难,不如分之易。非私也,亦以支近则易于考据,可无遗漏之失耳。况修谱之举,世系、区支、派总,不忘所自始也。诚各支各为一谱而续之,则所谓分者,不过分其谱,亦何妨于分乎?”维时族众佥曰:“可。”余乃从而续之,以为族人开其端、立其则。庶工省而操笔者,可不劳而竣厥事。若夫续之又续,长此不已,俾千万世下,凡祖文献公者,莫不知所自始焉。是又所望于后人也。
+ O$ r- C! [+ S' w
三十七代孙姚文锦依旧抄续
1 F6 _% e4 ]( s/ Y* [
三十八代孙丙午科举人嵩县教谕姚荣甲敬撰
( k5 h L8 y0 Y
咸丰五年岁次乙卯春三月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2:11
由陕州两篇谱序可以看出,陕州确定宣业系的时间是在康熙四十一年之后,咸丰五年时已经确立。
2 f* F0 s% R& o8 @6 O
韩西村道光十一年序言说“今故尊宣业为始祖也”,说明当时刚刚确立了宣业为始祖。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2:20
光绪己丑洛阳三山增修族谱的第二年,鲁庄姚氏修谱,姚霁南写的谱序:
[# I$ _) O! D0 x l' K# n
谱序
9 D& O9 U- j' s7 {: M) u
. h+ m6 w: z/ I( j
姚姓乃古帝虞舜之后。舜生于姚墟,因以姚为氏。让位之后相继而世长侯国。初封于陈,改姚为妫。又盛于齐,易妫为田。姓虽屡变,要皆姚之宗脉,一本而万殊也。迨秦兼并天下,子孙始为庶人。传至隋,时官任征东大将军讳宣业,仍复本姓而姓姚。姚姓宗谱幸赖造端于是也。自隋至明,计二十有二代,宦游相接,人文蔚起。二十二代祖昆仲二人,生子兄弟五人,明初迁民分处洛阳、陕州、孟津、巩邑、襄县等地。来巩者,侄负叔相偕而至。侄即村北北茔始祖,讳敏也。叔即村北南茔始祖,讳钦也。南茔八代祖婚配回教,婿就妇家,母子情重,故姚姓有大教、回教之别。巩城南姚氏茔中石桌刻字云:“长子居白庙,次子居鲁庄,三子居城内。”未志其名,仅注其地,疑于旧谱残缺处遗其瓜蒂耳。今特依旧谱的有可据者,增而续之,与三山原谱后先相承。彼同姓而有支派莫辨,姑置之以俟参考。
' H. a- d f4 |) c5 K$ O1 Y% S
光绪丙戌季春之月裔孙霁南谨志
& F1 z( w6 k* w
民国癸亥孟春之月谨增修
2 Q3 |4 y5 z9 F, U& I( P; @ }
3 Y* \% j* B6 x: | e
其中说:“与三山原谱后先相承”。他修的谱,为了与三山的谱一致起来,竟然把康熙七年姚墀公修的老谱弃之不用,墀公所撰的先祖行传都未录入。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20-7-25 23:20
所谓续修家谱,我理解,“续”就是把老谱核心内容全盘托下来,添上新增殖的人丁,即续源流、续文化、续人口;“修”就是修正原谱中明显的错误。家谱最重要的两个内容,一是源流,二是行传。鲁庄霁云公续修族谱,只添续了五十年来新增的两代人名讳,但未将老谱中先祖行传内容抄录下来,显然是重大失误。
) g& H7 [$ L2 W$ d
我看当今修谱,重于“编”的多,“修”的少,轻视源流方面的“续”。随意编撰,无确证攀附,遗害无穷。个别人为了攀附,竟故意埋古碑、毁老谱,真让人无语!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20-7-27 16:22
辽代《姚企晖墓志铭》与蒙元姚枢、姚燧家族
. _+ G" P# c7 _7 z( C: I) p" v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94209&fromuid=1
* ~: F/ r. J2 u
(出处: 姚氏宗亲网)
) }0 G0 ~, ?2 X6 N, w8 d; R
* H/ S( n: T$ _( ?: c9 I
# \" P# Q* @. S% l3 x
作者:
姚河予
时间:
2024-12-23 10:16
义宽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
姚河予
时间:
2024-12-23 10:23
之前陕州族谱均载姚崇曾孙为姚合,又传到钦、才,再到恭、宽、信、敏、慧,再到现在。现在证实元景曾孙为姚合,之前所说的姚崇后裔其实均为元景后裔。那么姚崇后裔呢?
i: x) v2 M5 W- y& V
如果能连接姚崇到姚勍的世系,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吧。期盼!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